袁嘉谷
【注释】 1. 东日三首:作者有《东日》《西日》两首,此诗为第二首。 2. 阿兄:指作者的兄长。 3. 半如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照顾。 4. 一家人千指:比喻全家人众多。 5. 支撑赖兄手:依靠哥哥的手来维持生活。 6. 西村南野间:西边村口的田野里。 7. 薄田三十亩:田地不多,但可以耕种。 8. 秋稼收仓廪:秋天庄稼收获后,粮食装满了仓库。 9. 仆夫足任否:家里的仆人足够用了吗? 10
【注释】 斜阳:夕阳。山气清,指山间的云雾已经散去。轻舟:小船。湖口(水边):指西湖。“多少”两句:形容蝉鸣声声入耳,如同在碧绿的杨柳树丛间穿行,十分悠扬动听。水城:指杭州。双妇:指杭州城内的女子,这里泛指女子。簪(zān):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云鬓:指黑发。秀:美好。一猊(nī):狻猊是佛教中的神兽,形状像狮子,有鳞甲,喜欢卧在石上。乾山:指钱塘江边的天竺山。风威大如吼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题孙乐斋书楞严经:这首诗是写给孙乐斋的书作。 2. 唐前译经经文明,唐后译经经文明:唐代以前,译经时讲究文雅;而到了唐代以后,译经的文风更为华丽。 3. 譬之玄酒与太羹,味忘无味形忘形:将翻译比作饮用玄酒(一种味道很淡的美酒)和太羹(一种味道很重的美味羹汤),意思是说在翻译时,有时为了追求文雅,可能会忘记原意,甚至忘记自己的本意。 4. 前后一贯楞严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逐联分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等。此诗是一首酬答友作画诗,诗人对好友代其创作一幅山水画的佳作表示赞赏,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之情。“若无若有青山青”“疑雨未雨晴未晴”二句,以拟人手法写山,生动传神地勾勒出画中之山: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答题时需要首先写出诗句,然后写出对应的译文,最后写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包括关键词的解释。 第一句:生气凛然,向阶前古柏摩挲,树犹如此;吾道南矣,望云中故山迢递,魂兮归来。意思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诗《还乡吟 其九》的一部分。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亭午日虐我,逃避青松间。 亭午时分的太阳酷热炙人,我只好躲进青松林里躲避。 青松何飒飒,泉水何潺潺。 青松树多么苍翠,泉水声多么悦耳。 野老发丛白,云重笠头偏。 村里的老翁头发都白了,戴着一顶斜歪的斗笠。 问君几甲子,老矣犹童颜。 请问你有多少个年头?年纪大了仍然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 右手屈左指
【诗句释义】 端午时节,蒲酒黄澄澄的。香斟白玉斝,清香四溢。当门艾为人,门前插满了艾草。竞渡船如马,划船竞赛如同骏马奔腾。阿母笑问儿,游踪满中夏。几年不在家,粽叶食一把。席坐分雁序,鸡豚兼鱼蚱。况逢六弟寿,丰神最潇洒。一饮三百杯,醉眸邈天下。 【译文】 在端午节这一天,蒲酒泛着黄色,香气浓郁。玉杯斟着酒,白玉斝散发出清香。门前插上了艾草,人如马般竞渡船。母亲笑着问儿子,游踪遍布中夏
【注释】 东堤:在今浙江绍兴市,是古代江南著名的风景区,以山水秀丽著称。白一带:指东堤一带的湖光山色。 荆关:指古荆门关口和关隘。 弥勒沟:在今四川乐山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普陀岩:在今浙江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岛。詹尹:传说中的古代巫师。 【译文】 东堤一带湖水泛着银光,堤外一汪碧水宛如镜子。 晴天阳光照耀着青山,青翠的山峰倒映在湖中。 渔船点缀在这湖面上,摇曳不定像风帆一样。
注释: 红衣小村女,镰刀月一钩。 春天的村庄中,美丽的少女们穿着红色的衣裳,她们用镰刀割着青草。 春田刈青草,来往饭黄牛。 春天的田野里,少女们来回地收割青草,为黄牛准备食物。 牵过南山矸,就饮西溪流。 牵着牛走过南山的矸石,在西溪边饮水。 阴阴十亩间,朱霞一片流。 在阴暗的十亩田地之间,晚霞如流水般流淌。 忽听村歌起,遥度碧山头。 忽然听到村里的歌曲响起,我远远地望着那绿色的山头。 一唱再三和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攀龙创作的一首题画诗。全诗共八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写侍御画马的技艺与风格,后四句抒发对侍御画马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侍御画马,画人耳,提笔一挥胸襟写。 侍御画马,技艺高超,他笔下的马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马蹄声。 骨瘦貌瘦兼瘦神,不数执画求画者。 他的画马不仅外形消瘦,而且神韵独特,让人难以用笔墨形容。 风流人物二百年,画图拂拂生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