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注释】 竹枝歌:湖南苗族的一种民歌,歌词多以七言为主,每句七个字,上下句的末尾都用“兮”字押韵。 六首:指此诗共六段。 寄胡定安:即《寄题定安县》,是作者为友人胡定安而作,借咏竹枝词以寄意。 峒里蛮丁:指居住在山峒里的苗族人。峒:古代一种军事编制单位,这里泛指山林中的部落。 瘴:瘴气,南方湿热地方的病邪。 朝朝:每天。冲雾:冒着云雾。 【赏析】 这首竹枝词,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第一
【注释】 ①竹枝歌:古代汉族民间歌曲的一种,相传是汉代乐府曲名。因多在江边村寨唱和,所以称为“竹枝”。 ②墨:黑色。 ③瘴烟:指瘴疠(dǎn lì),一种湿热病。 ④男儿守家:男子在家守护家园。 ⑤戍:守卫。 ⑥土风:当地的风俗。 【译文】 春天的云彩像墨一样黑,瘴气弥漫荔子也红了。男儿在家守护家庭,妇人们守卫边疆戍守。自古以来粤俗就是如此。 【赏析】 《竹枝歌六首》共六首,本篇写春云、瘴烟
注释: 铜柱山:位于今湖南常宁市,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人民共同开拓的地区。这里的山前有一片铜鼓声,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野花蛮果:指当地的野生花朵和果实,这些植物在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并不为人所熟知。 却喜土人能爱客:这里的“土人”指的是当地人,他们虽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但仍然愿意接待远方来的客人。 蒌蒂槟榔相送行:蒌蒂是指蒌蒿,一种常见的野菜;槟榔是一种水果,这里用来表示对客人的款待。
注释: 上思下思,指思念之情如山一般厚重。左海右江,指左右两岸的大海和江水。如月弯,指月亮的形状像弯弯的眉毛。 长留佩,指神仙赠予的玉佩一直留在身边。早赐环,指神仙很早就赐予了玉环,表示对人间的关怀。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念之情的诗。诗人以竹枝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左右两岸的大海和江水,以及月亮的形状,都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早赐环”
宋褧《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是一首描绘江南十月景色和舟中愉快的古诗。下面是这首诗: 1. 标题:《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 2. 原文: 思远楼前罢登眺,华盖峰下好吟哦。 东瓯舟子趁潮去,棹讴不似竹枝歌。 3. 注释: - 思远楼:位于温州,为一处观赏江景的绝佳地点。 - 华盖峰:位于温州附近的一个著名山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著称。 - 棹讴:一种船夫在水上吹奏的乐器。 -
山头小雨云如衣,山下白烟是□炊。永嘉上流无驿路,永嘉舟中宜赋诗。 宋褧的《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和内心感受的诗。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从温州到处州的途中所见的美景和所感所思。 “山头小雨云如衣”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飘落的小雨比作穿着衣裳的衣服,形象地描绘了雨丝细长、连绵不断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云如衣”也暗示了雨后的清新空气
江南十月如春晖,不知北土霜霰霏。 揽屿亭前橙荐酒,瑶□岭上汗沾衣。 译文: 在江南的十月,阳光明媚如同春天的温暖,然而我并未料到北方的霜雪会如此纷飞。当我站在岛屿上的亭子前,品尝着橙子酒,感受着微风的吹拂;而在瑶砏山上,汗水已浸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 本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场景描绘了作者在温州抵达处州途中所经历的自然美景和心情变化。首句“江南十月如春晖”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南北气候的差异
【注释】 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这是一首描写作者行船途中,观赏两岸山水美景的诗歌。 石如鹅卵水如玉,安溪戈□清有馀:石头象鹅蛋一样圆,水清澈得没有一点儿杂质。这里的“戈□”是地名,即现在的福建省安溪县。 我侬舟中多乐事,坐□看□□□□:在船上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可以坐着欣赏风景。“我侬”是方言词,意思是“我们”。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乘船游览时所见的景色,并抒发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竹枝歌四首送安庆教授朱仁卿 第一 淮河岸头春草生,淮河舟中客子行。 注释:春天的淮河岸边的草地上生长出新草,坐在船上的游子正在前行。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江上图景。淮河岸边,春草嫩绿,生机盎然;船中,游子独自行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二 春江花月棹歌声,吴侬伴我过清明。 注释:江面上,春色如画,花开如云
【注释】 竹枝歌六首:指《竹枝词》。六首,即《江南曲》、《采莲词》、《巫山高》、《古离别》、《乌夜啼》和《望江亭》。 抵:到达。 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市。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温州至处州途中所作的一组竹枝词。 首二句,说这次出行距离京城有五千里之遥,路途上又遇到万山重重,道路崎岖不平。这是从旅途的艰险角度写离愁之苦的。“去”字,既指离开京都长安,也暗指作者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边远的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