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楼前罢登眺,华盖峰下好吟哦。东瓯舟子趁潮去,棹讴不似竹枝歌。
宋褧《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是一首描绘江南十月景色和舟中愉快的古诗。下面是这首诗:
标题:《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
原文:
思远楼前罢登眺,华盖峰下好吟哦。
东瓯舟子趁潮去,棹讴不似竹枝歌。注释:
- 思远楼:位于温州,为一处观赏江景的绝佳地点。
- 华盖峰:位于温州附近的一个著名山峰,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著称。
- 棹讴:一种船夫在水上吹奏的乐器。
- 东瓯舟子:指温州一带的船只上的船夫们。
- 竹枝歌:一种传统的民间歌曲形式,通常与当地的风俗、传说和民风紧密相连。
译文:
站在温州的思远楼上,眺望着远方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华盖峰下,我静静地坐着,享受着山间的宁静和美丽,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面之中。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温州至处州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以及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思远楼前停下脚步,登高望远,将温州美丽的山水尽收眼底,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背景介绍:
宋褧字显夫,大都人,元朝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元朝初年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他从温州前往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一带)的途中,因此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流露出对旅途劳顿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作风格: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温州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同时,诗中的“棹讴不似竹枝歌”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现了舟夫们的劳作生活,又突出了诗人对传统音乐的独特感受,使整首诗歌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宋褧的《竹枝歌六首自温州抵处州途中作》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它不仅展示了宋褧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反映了元朝时期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元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况,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