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
道人不作香奁体,尚与殷动唱竹枝。
《竹枝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诗意解读:
- 苎罗村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南,苎罗江在县北。村名取义于产苎麻,故称苎罗。东、西即指村之东西两侧。
- “湖光”指钱塘江。“越鬟低”指的是钱塘江潮水上涨时,江岸上的山崖被淹,越地的妇女们梳着高髻,头发被潮水淹没,显得很低,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
- 译文解析:
- 苎罗村位于浙江诸暨县,苎罗江流经其东,流到其西。
- 当湖面波光粼粼,太阳照射下,越地女子低垂的发髻便显得格外动人。
- 道人(诗人)创作诗歌,不拘泥于香奁体,仍以竹枝歌为基调,唱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赏析:《竹枝三首·其二》是刘禹锡的组诗之一,其中第二首不同于第一首,它没有用谐音含蓄地表达情感,而是从身居蜀地听到巴人歌唱自然引发的怀乡幽思。这首诗通过描绘越地女子在湖边梳妆的场景,展现了她们的美丽与哀愁。而诗人则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这份哀愁转化为一种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包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竹枝三首·其二》通过对越地女子形象的刻画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