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两渔父,波平山远烟昏。
同舟不约必相亲。
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
数遍十三陵里帝,因称宣德为君。
大珰专政履霜辰。
亲钤广运宝,御笔赐黄门。

《临江仙十四首其八》是清朝诗人奕绘的作品。全诗如下:

一叶扁舟两渔父,波平山远烟昏。
同舟不约必相亲。
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
数遍十三陵里帝,因称宣德为君。
大珰专政履霜辰。
亲钤广运宝,御笔赐黄门。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词原文
    一叶扁舟两渔父,波平山远烟昏。同舟不约必相亲。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

  2. 译文
    一只扁舟上有两个渔夫,水面平静山峦遥远烟雾朦胧。
    他们虽然不相识但一定会相互亲近。
    一人站在船头撑着篙子,另一人站在船尾撒网捕鱼。

  3.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画面。诗人通过简洁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江面上。同时,通过对渔夫们动作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之情。

  4. 诗词解析

  • “一叶扁舟两渔父”:这里的扁舟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状态,即在狭小的天地中寻找精神的自由与满足。两渔父则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他们虽身处不同之处,却能共享这一片水域,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联系。
  • “波平山远烟昏”:描述了一幅水波平稳、远处山峦隐现、天空被薄雾笼罩的景象。这些细节不仅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
  • “同舟不约必相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是没有约定的朋友,只要能够相互关心、尊重,就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于真诚交往的珍视。
  • “撑篙立船尾,撒网立船唇”:这两个动作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劳动方式。撑篙意味着稳定船只的方向,而撒网则是为了捕捉水中的鱼虾。这两种活动虽然看似简单,但需要精细的操作技巧和对环境的敏锐感知。
  • “数遍十三陵里帝,因称宣德为君”:这里的十三陵指的是明朝皇帝的陵墓。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宣德皇帝,可能是因为他与皇帝有着某种关联或共同的经历。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敬意以及对皇家权威的尊重。
  • “大珰专政履霜辰”:这里的“大珰”指的是宦官,而“履霜”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征兆。这句话可能是在暗示某种政治腐败或者权力斗争的情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对于时局的关注和担忧。
  • “亲钤广运宝,御笔赐黄门”:这句话中的“亲钤”是指亲手盖章,“广运宝”可能是一种珍贵的宝物,“黄门”通常指的是皇宫内门卫或者宫廷官员。这里可能是在描述皇帝亲自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景,或者是描述宫廷内部的某种仪式或活动。

奕绘的《临江仙十四首其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