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注释:槟榔酒酿是郁林的春天,郁林儿女多有红唇。 赏析:诗人以“竹枝”为题,借歌咏郁林儿女的美丽和风情,表达了对郁林儿女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郁林儿女的外貌、性格和生活场景,展现了她们的独特魅力和活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借用郁林的地理、气候等特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注释】鹧鸪:一种鸟,其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或“哥哥是奴家夫婿”。这里代指思妇。素馨花:一种香草,其花朵洁白,气味芬芳,因而得名。 【赏析】此诗为咏叹相思之词。首句写鹧鸪飞鸣声,点明时地;次句写思妇归宁情事;三句写鹧鸪啼声。三、四两句一咏一议,一实一虚,相互映照,构成一幅思妇望归的图画。全诗用鹧鸪啼鸣之声来表达思妇怀念丈夫之情,语言朴素自然
诗句:瞿塘看似桃花马,只少装成八宝鞍。 1. 诗人介绍: -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著称。他的《竹枝词》以其独特的风格,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2. 诗中意象解析: - 瞿塘峡口: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谷口地势险峻,常有云雾缭绕,形成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桃花马”可能指的是春天里盛开的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注释:锦江的春水清澈见底,泛着白晃晃的光。那挑水的姑娘在水边行走,神情黯然,愁眉不展。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成都浣花溪的美丽景色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首句“锦江春水白浮浮”描绘了春天的锦江之水清澈透明、洁白如玉。次句“担水娇娘踏水愁”,描写的是一位挑水的姑娘在水边行走,神情黯然,似乎心事重重。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注释】 十二峰:指洞庭湖的四个主要山峰。 嘈嘈:水流声,这里指湍急的流水声。 急水:急流的水。 渡难:渡河困难。 【赏析】 此诗描写洞庭湖的急流险滩,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雄浑,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注释:洗完脸,好去清水里清清爽爽地洗;把脚洗得干净,要去找浊浪头去清洗一下。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种清洁、卫生的生活理念,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理解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的译文和注释: 第1句:“嶰谷风来玉韵清”,嶰谷风指的是山谷中的清风,玉韵则形容其清新雅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风从山谷吹来,带着清爽的气息和美妙的声音。 第2句:“一双幽鸟日和鸣”,描述了两只鸟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谐地歌唱。这里的“双”字强调了鸟儿的数量,而“幽鸟”则暗示了它们栖息在静谧的地方,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第3句:“不须别借伦伶手”
注释: 最是吴娃斗好衣,一番时样一番宜。 宫妆尽改从前饰,五彩春衫绣折枝。 译文: 最是吴地女子争美艳,每换新衣各有特点。 宫中女子纷纷改往日服饰,换上五彩春衫绣有花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吴地女子的诗歌,通过对她们穿着新衣的描述,展现了她们的美丽和时尚。诗中通过“最是吴娃斗好衣”一句,点明了主题,即吴地的女子们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接着,“一番时样一番宜”一句进一步描述了她们对衣服的追求
竹枝歌送萧月潭 子期逝矣谁知音,堪舆茫茫劳我心。 石坛后夜好明月,忆尔琴中飞佩吟。 译文注释 竹枝歌:一种古代的民歌,以《湘妃怨》为代表,多为男女相恋之歌。萧月潭:人名。 子期:即伯牙,春秋时晋国人。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二人虽未见面,而志趣相投,故称知音。逝矣:走了;已去世了。谁知音:指子期死了,再无人能听懂他的琴了。堪舆:风水,迷信的人认为天地间有吉凶祸福之分,人们通过看风水来求得吉利。劳
【注释】 竹枝便面:唐代乐府民歌《竹枝》中的一句歌词,意即“竹枝词”。凌霜:指竹子的茎干。高节:指竹子的茎干挺拔,不屈。俗人:普通人。 【译文】 广寒宫里的碧琅玕,叶叶清风起暮寒。自有凌霜高节在,敲门未许俗人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竹子的诗歌。首句写竹,次句写风,三句写竹的高洁傲岸,末句写竹的孤傲不群。全诗用笔简括,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首两句写竹。前句写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