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注释】: 1. 竹枝:一种古歌,多是民间情歌,曲调抒情。 2. 秦淮:南京市秦淮河的旧称。 3. 轻衫簇簇:轻薄的衣裳,簇簇,形容衣服多而密。 4. 桃叶渡头连水平:指桃叶渡头和秦淮河一样高平,好像连成一线了。 5. 轻衫簇簇踏堤行:形容女子穿着轻衣在堤上行走。 6. 侬家心事流不去:你的心事像流水一样停不下来。 7. 呜咽秦筝指上鸣:意思是说,你弹奏秦琴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呜咽地响着。秦筝
《竹枝歌次韵 其一》是明朝郑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赠君曾出双南金:这里“双南金”指代的是珍贵的礼物,可能是一对美丽的珠宝,象征着赠送者对接受者的深情厚意。在古代,金银常常被用来作为财富的象征,也代表着贵重的礼物。这里的“赠君”表达了赠送者的情感和行动,而“双南金”则是这种情感的具体化表现,寓意着赠送者对接受者的珍视和期待
诗句:期郎归时明月圆,明月已圆郎未还。 译文:希望的丈夫归来之时,月亮已经圆满,但丈夫还没有回来。 注释: 1. 期郎归时明月圆:期待的丈夫归来之时,月亮已经圆满。 2. 明月已圆郎未还:月亮已经圆满,但丈夫还没有回来。 3. 妾颜不比昔时好:我的容颜不再像过去那样美丽。 4. 郎心不比昔时坚:你的心不再像过去那样坚定。 5. 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明月与丈夫归来的情景
竹枝歌三首 其三 阖闾城边月照人,真娘墓上草鳞鳞。 英雄儿女皆尘土,忍放香醪不入唇。 注释:【1】竹枝歌:一种地方民歌,诗人多有拟作。A.苏辙诗开篇描写景色,同时又点明了时间和地点。B.苏辙诗中“足悲诉”承“如有嗟”而来,引起下文。C.苏轼诗中“似当年”勾连起古今跨越千年的场景。D.苏轼诗中描写了人们围观长鲸的场景,令人震撼。【2^2】竹枝歌:一种地方民歌,诗人多有拟作。A.苏辙诗开篇描写景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鵁鶄鸂䳵飞无数,红白江花开满烟。 鵁鶄和鸂䳵在江面上飞翔,红色的和白色的花朵布满烟雾。 十岁吴儿会摇橹,一江春水碧于天。 一个十岁的吴地少年正划着船,一江春水碧蓝如天。 诗句注释与赏析: - 注释:鵁鶄鸂䳵(xiè niǔ xiāng hú)是一种水鸟,红色的和白色的花朵可能是指杜鹃花,春天江边的景色被描绘得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 赏析: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
竹枝歌 吴酒倾盆色若无,河豚味美压秋鲈。 狂夫得醉且须醉,十五小姬花下扶。 注释: 竹枝歌: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多以描绘江南水乡景色、风俗人情为主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谣色彩。 吴酒倾盆色若无:形容吴地的酒非常醇厚,如同倾倒的盆子一样,颜色清澈,毫无杂质。 河豚味美压秋鲈:河豚鱼的味道鲜美,可以压过秋天的鲈鱼,表现出河豚鱼的美味。 狂夫得醉且须醉:形容那些豪放的人,只要一喝酒就要醉倒
竹枝歌三首 其二 【注释】东湖: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湖:今浙江杭州。莲菂(dí,莲子):《方言》卷二:“莲之种曰菂。”菂,通“胎”。摇船:划着小船。曾:曾经。美人:此处指采莲人。 【赏析】这首诗写一位采莲女对采莲生活的感受。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采莲图:湖中荷花盛开,采莲姑娘驾舟归来,一天之中又采到莲子。中间两句写人,写姑娘在欣赏荷花、欣赏自己美丽容颜的时候,想起了曾经见到的那位采莲女
注释:新妆初上,轻轻拂去脸上的脂粉,露出淡淡的眉毛。拨动琵琶,声音正苦,西风吹散了楚地的云彩。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弹奏琵琶的场景。首句“新妆初试扬□衣”描绘出女子精心打扮后的娇美形象;次句“淡抹烟鬟懒画眉”写出了她慵懒的神态,以及淡雅的妆容。最后两句通过描绘她拨动琵琶的动作和西风吹散的云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相思子是连在一起的花朵,连理枝生出了并蒂瓜。情种原来没有草木,春心到处就会生长出新芽。 赏析:此诗描绘了相思子和连理枝的生长情况,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竹枝歌 朝见浮云飞出山,暮见浮云飞入山。浮云自是无心物,郎既有心胡不还。 诗句释义:清晨时看见浮云从山的这一边飞出去,夜晚又看见它们从山的那一头飞进来。浮云本身并没有感情,但你说已经有了感情为何还不回到那一方? 译文:在早晨的时候,我看到浮云从这座山的一侧飞向另一侧。而在晚上,我又看到了那些曾经出现在山的一侧而现在却出现在了另一侧的浮云。然而,这些云朵本没有情感,但你既然有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