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妆初试扬□衣。
淡抹烟鬟懒画眉。
拨尽琵琶声正苦,西风吹散楚云飞。
注释:新妆初上,轻轻拂去脸上的脂粉,露出淡淡的眉毛。拨动琵琶,声音正苦,西风吹散了楚地的云彩。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弹奏琵琶的场景。首句“新妆初试扬□衣”描绘出女子精心打扮后的娇美形象;次句“淡抹烟鬟懒画眉”写出了她慵懒的神态,以及淡雅的妆容。最后两句通过描绘她拨动琵琶的动作和西风吹散的云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新妆初试扬□衣。
淡抹烟鬟懒画眉。
拨尽琵琶声正苦,西风吹散楚云飞。
注释:新妆初上,轻轻拂去脸上的脂粉,露出淡淡的眉毛。拨动琵琶,声音正苦,西风吹散了楚地的云彩。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弹奏琵琶的场景。首句“新妆初试扬□衣”描绘出女子精心打扮后的娇美形象;次句“淡抹烟鬟懒画眉”写出了她慵懒的神态,以及淡雅的妆容。最后两句通过描绘她拨动琵琶的动作和西风吹散的云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新妆初上,轻轻拂去脸上的脂粉,露出淡淡的眉毛。拨动琵琶,声音正苦,西风吹散了楚地的云彩。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天弹奏琵琶的场景。首句“新妆初试扬□衣”描绘出女子精心打扮后的娇美形象;次句“淡抹烟鬟懒画眉”写出了她慵懒的神态,以及淡雅的妆容。最后两句通过描绘她拨动琵琶的动作和西风吹散的云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浪淘沙 暮春闺思 赏析古代抒情诗《浪淘沙》 1. 诗歌原文 花柳漫凝眸,谁与同游。晓妆无力倚珠楼。望断天涯眉黛锁,减尽风流。 燕舞触帘钩,絮语轻柔。纤纤闲整玉搔头。怕听子规啼不住,搅动离愁。 2. 注释与解析 - 注释: - 花柳:指春天的景色和景象。 - 漫凝眸:漫不经心地凝视。 - 谁与同游:没有人可以陪伴我一同游玩。 - 晓妆:早晨梳妆。 - 无力倚珠楼:形容女子因心事而显得疲惫,无力依靠
“路迈”是一位明代的诗人,字子就,出生于宜兴(今属中国江苏省),是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的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并在清顺治初因事被逮捕并释放。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和战乱的洗礼,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 关于其生平与仕途经历,“路迈”在明朝崇祯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吏部的一员。然而,他并未能长久地在官场中稳定下来,而是参与了清军南下的战事。在战争期间,他被俘至京城,但在审讯后获得释放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沉香浦上花如雪:沉香浦上的花朵洁白如雪。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高贵、纯净。浦,水边的平地,这里指河流或湖泊旁的地方。花,指的是花朵。 2. 玉镜台边人似霞:在装饰着玉石的镜子旁边,人们像彩霞一样美丽。玉镜台,一种装饰华丽的镜子,常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霞,即朝霞,天空中的彩色云霞。此处用以形容人的美貌或仪态。 3. 醉下兰舟驮细马:在月色朦胧中
【注释】 东粤:《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国风》:周朝的诗篇。汉时称为《国风》。东粤:古地名,即今广东一带。 竹枝词:古代民间歌谣的一种形式。 珠娘:女子名。 十五:指十三、十四、十五岁。珠儿:即珠娘,这里指她所嫁的丈夫。 江水:指珠江水。湄:岸边。 有情:有情感。 无计:没有办法。 留伊:留住他。伊:代指她的丈夫珠儿。 赏析: 这首诗是写新婚女子在江边送别丈夫的情景。珠娘是当地有名的美女
零丁洋里布帆行。 零丁,孤独的样子。零丁洋是广州附近的一个海湾,这里泛指广州附近的地方。 东粤竹枝词:这是一首描写在广州一带的旅行见闻的诗。 别后春潮带雪生。 别后,离开之后。春潮带雪生,春天的潮水带着雪花融化。 昨日高楼望晴色,素馨花满五羊城。 昨天登上高楼远望晴朗的天空,只见五颜六色的鲜花装点着广州城。五羊城,古称广州,以五只神羊为标志
《竹枝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诗意解读: - 苎罗村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南,苎罗江在县北。村名取义于产苎麻,故称苎罗。东、西即指村之东西两侧。 - “湖光”指钱塘江。“越鬟低”指的是钱塘江潮水上涨时,江岸上的山崖被淹,越地的妇女们梳着高髻,头发被潮水淹没,显得很低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其中《和西湖竹枝词三首·其一》是元朝康瑞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第一句:“三宝女儿年十三。” - 关键词:三宝、女儿、年、十三。 - 解释:这里的“三宝”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宝物,即金、银、琉璃,这里用来比喻女孩的珍贵。而“女儿”则直接指代女孩。十三岁是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
【注释】: 爷娘太是狠心人,怀抱娇娃换白银。——爷娘狠心抛弃了小女儿,把年幼的女儿抱在怀里换来了银子。怀抱娇娃换白银——抱着娇生惯养的孩子去换银元,形容为财宝而牺牲儿女。 妾身不是生来贱,泥里莲花似妾身。——我不是天生就低贱的,就像泥土中生长的莲花。妾身——我的身份地位低下,但有一颗高贵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竹枝词三首》之一。诗中通过叙述一个被父亲出卖的小女儿的痛苦遭遇
【注释】 石榴裙:指女子的裙子,因石榴子红艳似花而得名。 曳斜晖:在斜阳下拖动。 闲弄荷珠水满衣:在荷花上轻轻摆弄着珍珠般的露珠,衣服沾湿了。 木兰舟:用木兰木制成的船。 【赏析】 《竹枝词》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是描写男女情爱的歌曲,多为七言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故称为“七绝”;又因为诗中多用谐音和双关语,所以又名“竹枝体”。 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在傍晚时分,坐在木兰舟上
注释:荷花在水中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花房里住着许多野生的鸳鸯。微风吹来,荷花却沉默不语,因为它们害怕自己的清香会影响到野鸳鸯们的休息。而那些可爱的鸳鸯却飞向了我的身旁,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温暖和关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野鸳鸯的优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句原文: 花田三月黎人多,珠江无风春自波。 注释解释: - 花田三月:描述了一个春天的田园景象,花朵在春天的阳光下盛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黎人多:指的是岭南地区的人民,强调了这个地方的人们的特点。 - 珠江:珠江是中国南部一条重要的河流,其两岸是广东省的主要城市和地区,因此在此处特别提及。 - 无风春自波:描绘了春天珠江河水自然流淌的景象,没有风的干扰,水面平静如镜。 赏析:
诗句原文: 罗浮人家红蕉布,谁裁郎衣侬所作。 译文: 罗浮人家用红蕉布做衣服,是我为你裁剪的。 注释: - 罗浮: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增城、新塘一带,是古代粤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 - 红蕉布:一种质地柔软、色彩鲜艳的布料,常用于制作衣物。 - 谁:代词,指代“你”。 - 郎衣:男子的衣服。 - 侬:吴语中对“我”的称呼。 赏析: 这首《竹枝·粤东词四首》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组词
【注释】: 九日东山寺,无花却有歌。(“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即九月九日,“东山寺”是指位于东山上的寺庙。)峰峦朝雨后,铃铎晚风多。(“峰峦”指山峰,“铃铎”是寺庙中的钟声,“朝雨后”和“晚风多”分别形容早晨和傍晚的景象。)峡口生秋水,湖心老芰荷。(“峡口”指的是峡谷入口,“秋水”指秋天的水,“湖心老芰荷”则是指湖中心的荷叶已经老了。)旧时游息地,竹树已婆娑
【释义】 树叶尚未完全落尽,江水依旧显得那么悠闲。刚一登上高高的楼阁坐下,便感到大江环绕在身边。风细细地吹来,仿佛能听到梵呗的声音,云雾弥漫,连山的轮廓也分辨不清了。傍晚时分,在松荫小路上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秋高气爽,江流平缓,松径幽寂的景色。首句点出“木叶”未全脱,说明时令是深秋;“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赏菊赋诗之习。第二句写“水流”自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此地苦无蟹,登山幸有樽:此处苦无蟹,意味着这里没有螃蟹。登山幸有樽,意味着虽然登山,但幸好有酒杯相伴。 雨来迷峡口,江去锁荆门:雨来迷峡口,指雨水来临时,峡谷的入口被雨雾所迷。江去锁荆门,形容江水流经荆门时,仿佛被封锁一般。 城郭含烟重,郊原暝色昏:城郭含烟重,指的是城墙周围的烟雾浓厚。郊原暝色昏,指黄昏时,郊野的原野在暮色中显得昏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峄山》。 诗句释义:吃完饭后,我穿着麻鞋拖着鞋子去爬山。在五华山顶上可以看到云城。花儿似乎欢迎我,好像认识我一样,鸟儿傍着我飞,但看不出它的名字。山岩上的树木随着夕阳的照射而转动。晴空下的一片霞光,映照在遥远的群山上,使群山显得横卧在那里。我穿着青鞋黄帽,心中无限思念,深深地向往着向平的生活。 译文:吃完午饭后,我穿上麻鞋拖动木屐去爬山。在五华山顶可以看见云端的城市
玉龙山馆访薛鹤楼不遇鹤楼何处是,窈窕入烟霏。 陟石云生屐,穿花露湿衣。 虚枰松底列,野鸟竹间飞。 闻说寻僧去,吟筇在翠微。 注释: - 玉龙山馆访薛鹤楼不遇:在玉龙山上的亭子(薛鹤楼)拜访薛鹤。未遇见。 - 鹤楼何处是,窈窕入烟霏:薛鹤楼在哪里呢?它仿佛融入了烟雾中。窈窕,模糊不清的样子。 - 陟石云生屐,穿花露湿衣:登山时云彩升腾,就像穿着鞋子走在石头上。穿行于花朵之间,露水打湿了衣服
这首诗是作者自题山庄之作。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1. 无那青山笑白头,抽簪聊复小句留: - “无那青山笑白头”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青山的依恋之情。 - “抽簪”是指摘下簪子,这里可能是指作者辞去官职或者隐退山林的意思。 - “聊复小句留”则表示作者虽然决定远离官场,但仍然希望能够留下些许文字作为纪念。 2. 不知陆羽泉南社,何似黄冈县里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