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未全脱,水流故自闲。
才登高阁坐,便觉大江环。
风细如闻梵,云垂莫辨山。
晚来松径里,隐隐一僧还。
【释义】
树叶尚未完全落尽,江水依旧显得那么悠闲。刚一登上高高的楼阁坐下,便感到大江环绕在身边。风细细地吹来,仿佛能听到梵呗的声音,云雾弥漫,连山的轮廓也分辨不清了。傍晚时分,在松荫小路上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僧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秋高气爽,江流平缓,松径幽寂的景色。首句点出“木叶”未全脱,说明时令是深秋;“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赏菊赋诗之习。第二句写“水流”自闲。水流得闲适,是因为没有遇到什么阻碍。第三句写登高后的感受。作者登上高阁,环顾四周,顿感“大江”环抱左右,这“大江”指的就是东流的长江,诗人以拟人手法写出长江的气势,表现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第四句写风细如闻梵声,云垂莫辨山色。秋风轻拂,佛寺中的诵经声似乎可以听见,而云雾缭绕,使山色变得朦胧不清。最后两句写晚来松径里,隐隐一僧还。诗人沿着松林小道行走,终于发现了隐居山林的僧人。
此诗描写了一幅清旷宁静的山水画卷。前两联写山中景色。“九日宿东山寺四首”共四首,这是第二首。第一联“木叶未全脱,水流故自闲”,意思是树叶还没有全部落完,江水仍然显得那么悠闲自在。这里的“木叶”指的是树叶。“木叶”与“水流”都是自然景象。“未全脱”是说树叶还没有全部落完,“故自闲”是说江水仍然显得那么悠闲自在。这里的“闲”字用得很妙,它不仅写出了江水的悠闲自在,而且写出了诗人对江水的热爱之情。因为江水对于诗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他的精神寄托。第二联“才登高阁坐,便觉大江环”,意思是刚刚登上高高的楼阁坐下,便觉得大江环绕在身边。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江比喻成一个环抱着诗人的拥抱。“才”字用得也很巧妙,它既表现了诗人刚刚登上高阁的情景,又表现出诗人对大江的依恋之情。因为大江是诗人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才能得到心灵的慰藉。第三联“风细如闻梵,云垂莫辨山”,意思是风细细地吹来,仿佛能听到梵呗的声音;云雾弥漫,连山的轮廓也分辨不清了。这里的“风”和“云”都是自然景象,它们都给诗人带来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第四联“晚来松径里,隐隐一僧还”,意思是傍晚时候,在松荫小路上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僧人。这里的“松径”是一条通往寺庙的小路,而“隐隐”则表现出诗人对僧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山水景物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