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竹枝歌 望帝无端化羽毛,无朝无暮口嘈嘈。 见说天高三万物,吻乾舌出也徒劳。 注释与赏析: 1. 望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的是屈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后来被尊为“楚辞”的代表人物。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屈原曾以“湘夫人”的身份唱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里的“帝子”指的是屈原自己。 2. 化羽毛
诗句原文为: ```潇湘江水接天河,第一伤心是汨罗。 斑竹冈头兰蕙死,黄茅垄上艾蒿多。 ```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 潇湘的江水与天河相连,让人最感伤心的地方是汨罗。 在斑竹岗头,兰花和蕙草都已凋零,在黄茅岗头,艾蒿丛生。 ``` 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注释: ``` 潇湘江水与天河相连:潇湘指的是湖南一带的江河,而天河则是指天上的银河,这里用“连”字来形容潇湘江水与天河之间的距离之近
竹枝歌 鼋鼍在水虎在山,登山人木早防闲。 别有一般真叵耐,虾蟆生在月中间。 注释: - 鼋鼍在水:指的是生活在水边的鼋和鼍这两种动物。 - 山:指山中的老虎,比喻山林中的危险。 - 登山入木:形容爬山涉水,深入险地。 - 防闲:警惕,防备。 - 别有一般:另有一番意思。 - 真叵耐: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 虾蟆:蛤蟆。 赏析: 此诗以竹枝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注释: 莫见干藤道是香,莫见白石道是羊。——不要只看表面,要了解本质。 布帘卖酒齐夸好,甜辣须还到口尝。——品尝之后才知道是否好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布帘卖酒和甜辣的比喻来说明做事不能只看外表,需要深入了解和实际体验。"莫见干藤道是香,莫见白石道是羊" 意思是说,不要只看表面就下结论,就像看藤蔓就知道它是香的,或者看到白石头就觉得它是羊一样。这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注释: - 若要开花须护持,花枝怕雨怕风吹。抽条结蕊千辛苦,糁土埋苔一霎时。 【注释】“护持”:保护、维持;“怕”:害怕(指风雨)、“抽条结蕊”即开花结果;“糁”(sǎn):泥土上撒着的种子或肥料;“一时”:片刻、顷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竹子的成长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和坚持的精神风貌的赞赏之情。 首句“若要开花须护持”,强调了植物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保护和维护
【注释】 月子:弯月,月亮。姮娥:指嫦娥。 【赏析】 《竹枝辞》是唐代民歌,相传为刘禹锡所作。《竹枝辞》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仅歌唱男女爱情,而且还歌颂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弯弯月子似帘钩,挂在梧桐树上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弯弯的月亮像帘钩一样挂在梧桐树梢,挂在夜空中。“弯弯月子”比喻月亮,因为“月子”形状像弯月。 “月里姮娥知何处
【注释】 杜鹃花:一种灌木,开白色或粉红色花朵,花谢后结红色小果实。传说蜀王杜宇死后变成杜鹃鸟,常啼声哀痛,啼声凄切,故名杜鹃。 石莲花:石莲花属植物名。又名“石莲华”。 恓惶(qīhuáng):形容处境窘困,无所作为的样子。 垆头(lútou):古代卖酒的地方,以垆为台。这里指酒肆。 裁衣:裁剪衣服,这里指缝纫。 尺:计量单位,十寸为一尺。 赏析: 此诗是作者的自述,抒写了自己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竹枝歌》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下面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1. 首句解析:“相思无益莫相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徒劳无益的感叹。 2. 次句赏析
昨夜星光照湿泥,五更依旧雨凄凄。 懊恼人心难测度,说道东方却在西。 注释:昨夜星辰的光辉照在湿润的泥土上,到了天明时分还是下着大雨。让人感到心情烦闷,无法揣摩,不知道是该向东走还是向西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夜晚因下雨而迷路,心中郁闷的诗。全诗用词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迷茫和困惑
【注释】 阳台:即巫山,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云雨漫荒唐:传说巫山神女是赤帝之女,居高丘之上,乘云驾雾,行于人间。后被召为天子的情人,遂以云雨相会。 苍梧:山名,在今广西省梧州市北。湘:湖南的别称。九疑:山名,亦在今广西省境内。潇湘:泛指洞庭湖一带。 【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民歌,属巴渝乐(今四川东部、湖北西部一带)曲调,因句式长短不齐和每句七个字而得名。诗中描写了巫山神女与楚襄王梦中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