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无益莫相思,赢得霜髯换黑髭。明月自圆还自缺,蚌胎瘦减有谁知。
《竹枝歌》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下面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首句解析:“相思无益莫相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徒劳无益的感叹。
- 次句赏析:“赢得霜髯换黑髭”描述了通过时间流逝和自然的变化,人物外貌和气质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 第三句解析:“明月自圆还自缺”描绘了自然现象中月亮的圆缺交替,暗喻人生的起伏不定。
- 第四句解析:“蚌胎瘦减有谁知”通过比喻,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美好变化的无知或忽略。
- 关键词注释:“相思”指的是深深的思念之情;“无益”表示这种思念无实质性回报;“明月”象征美好的事物;“自圆”与“自缺”分别代表了事物的圆满与缺失;“瘦减”则形容了事物因某种原因而减少的状态。
- 整体赏析:《竹枝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对传统诗歌形式的运用,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竹枝歌》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