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竹枝词 孙光宪、皇甫松皆有此体 千回万转是瞿塘。非关学字学侬肠。 注释:竹枝词,是一种古体诗,起源于巴渝民歌,盛行于唐宋。 千回万转是瞿塘:千回万转形容瞿塘峡的曲折险要,千回万转是说山峦叠嶂,曲折蜿蜒。 非关学字学侬肠: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瞿塘峡的描述并非出于对字词学习的考虑,而是出自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情感和体会。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瞿塘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三峡险恶的感叹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竹枝词是唐代流行的民间歌曲,后被文人模仿作诗。孙光宪、皇甫松都是当时的著名诗人。 家家:每家每户;浣:洗涤;濯锦:洗去丝帛上的灰尘。向江边:指把洗净的锦缎拿到江边晒。 传来新样:指传唱着新的曲调和歌词。金笺:用金色装饰的纸。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表现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注释:竹枝歌,是古代楚地民间歌曲的体裁,相传为屈原所作。孙光宪、皇甫松都是写这种体裁的作家。 谁人江畔踏歌词。鹧鸪西飞雄逐雌。 注释:是谁人,在江边行走着踏着歌词。鹧鸪鸟向西飞,雄的追逐雌的
春风满山花正开, 春衫女儿红杏腮。 侬家荡桨过江去, 为问阿郎来不来。 注释:春风拂过大地,山上到处盛开着鲜花,美丽的少女穿着春衫,脸颊染上了桃花的红晕。我家小舟轻快地划过江面,心中满怀期待地询问心爱的人是否也会像我一样,来到这美好的江边与我相会。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少女与春天和谐相处的画面。诗中的“春风”、“桃花”等元素,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
竹枝歌二首 巴山竹鸡啼夜月,巴水沙鸟栖前洲 巴水巴山至郎所,闻郎再过石门溪 注释: - 竹枝歌二首:这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组诗作品。 - 巴山竹鸡啼夜月:在巴山的后面,有一只竹鸡在夜幕下啼叫,月亮升起时,它的叫声显得格外清晰。 - 巴水前头沙鸟栖:在巴水的前面,有一只沙洲上的鸟儿栖息着。 - 到郎所:到了郎君所在的地方。 - 又过石门溪:郎君又一次经过石门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条解释: 朝出采菱日暮归,掘头艇子荡斜晖。 - 清晨出去采摘菱角,傍晚时分归来;划着小舟在湖面上荡漾,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上。 无端惊起双鸂鶒,直傍南塘深处飞。 - 没有预兆地惊动了两只鸂鶒,它们直直地飞向南方池塘的深远处。 注释1:竹枝歌——一种流行于江南水乡的民歌体裁。 注释2:檥(huán)——古代船桨。 注释3
注释: 竹枝歌:指唐代的《竹枝曲》等歌曲。竹枝,古代民间歌曲的一种。又名巴渝舞曲。 断岸平沙水绕洲:形容河流纵横交错的景象。断岸,指河岸不连贯的部分。平沙,指平坦的沙地。水绕洲,指河水环绕着小岛。 小溪都入大溪流:小溪的水最终汇入大溪。都,表示所有的意思。 渔翁贩得鱼虾卖,日日鸣榔船步头:描述渔民们贩卖鱼虾,每天都在用榔头敲击船舷来吸引过往船只。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幅河流纵横交错
竹枝二鸟图, 二鸟占丛竹,喧啾春雨时。 栖老碧梧枝。
诗句原文: 杜宇催归不暂休,宦情羁思两悠悠。 相如此日题桥去,空遣文君吟白头。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1. 杜宇:古代神话中的杜鹃鸟,传说它能呼唤人的灵魂回归。此处借指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2. 催归:形容杜鹃鸟叫声强烈催促人们回家。 3. 不暂休:表示这种渴望非常强烈,不是偶尔或短暂的。 4. 宦情:指官场上的仕途情感,表达了因公务繁忙而难以常回家乡的情感。 5. 羁思
【诗句释义】 1. 江流锦水百花香,落日微吟近草堂。 -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活动。“江流锦水”指的是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如同锦绣一般。“百花香”则形容了花的香气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落日微吟”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下低声吟唱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愉悦和宁静。“草堂”通常指文人雅士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住所或书房。 2. 少陵心苦愁难著,望帝魂消思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