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竹枝歌十首 · 其二 百丈牵江江岸长,生愁险处是瞿塘。 猿啼三声齐堕泪,路转九回空断肠。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百丈牵江江岸长”: - “百丈牵江”形容长江的波涛绵延不绝,如同百丈之高,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宽广和悠长的特性。 - “江岸长”则表达了对长江岸边景色的深远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内心情感的延伸。 2. “生愁险处是瞿塘”: -
诗句释义与译文巫山秀色碧崔嵬,客子行舟望楚台。 - 巫山秀丽:描绘了巫山的自然风光之秀丽,巫山以险要、奇峻著称,其美丽景色引人入胜。 - 行云行雨几朝暮:形容时间长久,行云流水般地持续不断。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无限向往和留恋。 - 不见台前神女来:表达了诗人对楚台前神女的思念和期盼,但最终未能见到神女的身影,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注释与赏析 巫山秀色碧崔嵬 - 巫山
下面是《竹枝歌十首 · 其五》逐句翻译: 1. 诗句:《竹枝歌十首 · 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写春日踏青时所见蜀地民俗及风光。诗中不写稻麦的茁壮,只写山花的茂盛如雪,以此渲染大自然的欣欣向荣;饮食不写鸡鸭鱼肉的大荤盛宴,而是以清淡的蔬菜和简单的烹饪展现当地人的生活哲学。 2. 译文:夔州的夕阳西下,听着啼叫的乌鸦,乱石环绕着八阵图的遗址。在湖边慢慢行走,寻找历史的遗迹
【译文】: 层层山峦如云似雾,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江心一块巨石轰鸣震天。 不知为什么,常年行走于此地的人,面对如此艰险却毫不退缩。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中,瞿塘峡口的一段景象。首句“叠嶂连云气势高”,描绘出山峰连绵不断、云雾缭绕的景象,表现出了山峰的高峻与壮观。接着第二句“江心巨石吼洪涛”,则进一步描绘出在峡谷中央有一块巨石,它发出的声音如同洪涛一般,让人感到震撼
竹枝歌十首 · 其八锦江一道送春来,梅花落尽桃花开。 无奈客程归未得,树头树尾鸟声哀。 注释:在锦江边送走了春天的离去,梅花已经凋零,但桃花却盛开了。但是,我无法回家,只能在树头和树尾听到鸟儿的哀鸣。 赏析:这首诗以锦江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然而,诗人因客途未归,只能从远处观望这些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诗中“锦江一道送春来,梅花落尽桃花开”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春天的变化
霜叶如花满眼飘,巴童歌驻木兰桡。 水来峡口滩方急,船到夔州路更遥。 注释: - 霜叶如花满眼飘: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霜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花朵般绚烂美丽。 - 巴童歌驻木兰桡:描述了巴地的歌者停下歌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 水来峡口滩方急:描述了水流湍急的峡谷口,给人一种紧迫感。 - 船到夔州路更遥:描述了船只到达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路途遥远。 赏析:
诗句释义: - 蜀江水落石槎牙:描述的是蜀地江河水位下降,岩石裸露出尖锐的形态。 - 南船几日到三巴:指南方船只到达四川、云南等地需要几天的时间。 - 云绕巫山不成雨:形容巫山云雾缭绕但并没有下雨,暗示天气多变。 - 霜凋锦树胜如霞:形容树木被冻得枯萎,却比绚丽多彩的晚霞还要美。 译文: 蜀江水位下降,岩石露出了锋利的棱角,南方的船只几天就能抵达四川、云南等地。巫山云雾缭绕,却没有降雨
滟滪堆前十二滩,滩声破胆落奔湍。 诗中“滩声破胆落奔湍”形容险滩的声音如同惊雷般震耳欲聋,让人心惊胆战。“巴人缓步牵江去”,则描绘了巴人(四川一带的人)慢悠悠地行走在江边的情景。这里的“缓步牵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而“楚客齐歌行路难”中的楚客,指那些流落在外的人们,他们一同高歌,表达了行路艰难、生活不易的感慨
以下是对《竹枝歌》的逐句释义: 1. 诗句:竹枝歌 - 含义:竹枝歌是古代巴渝地区的民间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歌色彩。 - 背景:竹枝歌起源于巴渝地区,唐代刘禹锡曾将民间歌谣改编成诗体,对后代影响深远。 2. 诗句:贾谊祠前酹酒尊 - 含义:在贾谊祠前,有人举行酒樽祭祀活动,表达对贾谊的敬仰。 - 背景:贾谊祠是为了纪念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而建,人们在这里进行祭祀活动,以示怀念。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天上人间一梦过,春来秋去奈愁何。:“天上人间一梦过”,意味着人生如梦,一切荣枯皆为过眼云烟。“春来秋去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四季更替和岁月流转的无奈和忧愁。 - 铜仙有泪如铅水,不似湘妃竹上多。:“铜仙有泪如铅水”,铜仙(古代神话中的铜像)流泪的形象,寓意着哀怨与悲哀。“不似湘妃竹上多”则是将悲伤的情感与湘妃竹上的泪珠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