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注释】 1、鸠雨:指春末夏初的阵雨。苦竹:竹名,苦节,常用以喻人的品格。 2、炼骨:锻炼骨骼。轻如叶:比喻身体轻盈。 3、拟:准备。风梢:树枝的末梢。 【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民间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这种民歌多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内容健康明朗,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此诗即属此类作品。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清新明快,生动活泼。 第一句“鸠雨初晴苦竹生”
【注释】 竹枝:一种曲调名。孙光宪、皇甫松:唐代诗人。此体:指词。行:行走。朝云:古乐府《神弦歌》中有“朝云游兮”之句,后人以“朝云”代称美女。西来:从西边来,这里暗指子规(即杜鹃)。相语:相告语。 【赏析】 《竹枝》,相传是巴渝一带少数民族的歌曲。唐教坊所传有《竹枝词》,多写男女爱情及风俗生活,风格轻快活泼;后来文人也仿作填词,如李白的《清平调》,张先的词等,但都不如刘禹锡的写得好
注释 竹枝:古代民间歌曲,流行于巴渝一带,以七言四句为一韵。 孙光宪、皇甫松:《全唐诗》卷八百五十九载有《浣溪沙·霜高滟滪月空舲》。据《唐才子传》卷五记载:“孙光宪,字保生,自号凤洲居士。……尝作《竹枝词》,云: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又云:红绫ctlu锦帆来,知是花间停两回。莫怪尊前无伴在,刘郎已醉三年归来。” 皇甫松:生平不详,其词多写男女爱情之事
【注释】 竹枝:词牌名。 孙光宪、皇甫松:唐代词人,俱有《竹枝词》,但此诗是仿照他们的体式写的一首新作。 巴江:指长江在四川一带的一段。 迎神:为祭祀神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打鼓鼙(pí):用鼓声来伴奏。 山花红映女巫衣:形容山花艳丽,映照女巫的衣襟,使女巫更加美丽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竹枝调的新作。作者以竹枝词的体裁咏唱巴江的山花和女巫的美丽。全诗语言清新明畅,风格朴实自然。
注释:竹枝曲调的歌曲,孙光宪和皇甫松都唱过这种歌。 蛮烟瘴雾最难消,江边滞留的蜀客停船不动。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在巴渝(今重庆市)任职期间的作品。上片写景。起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竹枝”即“巴渝竹枝词”。“竹枝”为乐府曲名,相传为东汉时巴渝民间民歌,后来被改编成歌曲。“蛮烟瘴雾最难消”,这句说巴渝地界,烟雾浓密,瘴气逼人,难以消除;下句写所见。“江边蜀客滞兰桡”,这句说江边的蜀客滞留船上
【注释】:巴渝曲:即《竹枝》,古乐府名。巴童:巴地的童男、童女,泛指巴渝地区的民歌歌手。巫神:指巫山神女,相传为巴渝地方的女神。巫神夜归巫庙宿:意谓巫山的神灵夜晚返回巫山神女居住的神庙。 【赏析】:此诗写巴渝地区人民对神祇的崇拜和热爱。“竹枝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竹枝词是唐宋间流行的一种民间歌曲,多描写男女爱情,而这里所写却是歌颂神女的爱情。“巴童爱唱巴渝曲”,巴渝是今重庆市的别称
【注释】 竹枝:即《湘夫人》,是古代一种民歌曲调。孙光宪、皇甫松俱有此体:指唐代诗人孙樵和皇甫松都写过类似竹枝词的诗。竹枝,即《湘君》歌辞,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曲调。孙光宪(808-865年),字孟文,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西南)人。曾官荆南节度支使判官。善作七言绝句。皇甫松(约813—约872年),生平事迹不详。《全唐诗》收录其诗三十二首,存于《全唐诗》卷八百七十四。此诗为《全唐诗》所不载
竹枝词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以描写妇女生活和爱情为主题。 莫歌月节折杨柳:不要在月圆之夜折柳送别,因为那样会破坏美好的情感。 前溪变声悦郎口:前溪的水声变化,让听者感到愉悦,就像美妙的歌声。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竹枝词是古代四川民间的民歌。孙光宪、皇甫松都是写这种诗的人。廉明太守指清廉正直的太守。来姊归,指归来的姊妹。千家万家香午坎,形容香气弥漫,连千家万户都沐浴在芳香之中。 赏析:此诗描写了太守归来时,千家万户沐浴着芳香的景象。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形象鲜明,韵味悠长
竹枝词 孙光宪、皇甫松皆有此体 千回万转是瞿塘。非关学字学侬肠。 注释:竹枝词,是一种古体诗,起源于巴渝民歌,盛行于唐宋。 千回万转是瞿塘:千回万转形容瞿塘峡的曲折险要,千回万转是说山峦叠嶂,曲折蜿蜒。 非关学字学侬肠:这两句诗表明诗人对瞿塘峡的描述并非出于对字词学习的考虑,而是出自他对这个地方深深的情感和体会。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瞿塘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三峡险恶的感叹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