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迎神打鼓鼙。山花红映女巫衣。

【注释】

竹枝:词牌名。

孙光宪、皇甫松:唐代词人,俱有《竹枝词》,但此诗是仿照他们的体式写的一首新作。

巴江:指长江在四川一带的一段。

迎神:为祭祀神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打鼓鼙(pí):用鼓声来伴奏。

山花红映女巫衣:形容山花艳丽,映照女巫的衣襟,使女巫更加美丽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竹枝调的新作。作者以竹枝词的体裁咏唱巴江的山花和女巫的美丽。全诗语言清新明畅,风格朴实自然。

第一句点明题旨“竹枝”。竹枝词本是唐代民歌,后来成为词牌名称,多写男女风情。这首竹枝词,也以写女子为主,但写得比较委婉含蓄。开头两句写女巫迎神时所穿的衣服和山上的鲜花。“巴江”三字点出女巫所在之地;“迎神”二字则表明女巫所行之礼。接着两句写女巫迎神时的装束。“巫”指女巫,“衣裳”是指女巫的服装。女巫身穿红色的衣服,鲜艳夺目。“山花”即山间野花,这里借以喻指女巫的美貌。“红映”二字写出了女巫衣服的颜色和山花的色彩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这两句诗,虽然只有四字,却把女巫迎神时的装束和山中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神往。

最后一句写女巫迎神时的神态。“红映”二字,既写出了女巫衣服的颜色,又写出了山花的颜色。“更”字承上启下,表示递进关系;它与前面所写的女巫迎神时的装束和山间的景色相照应。女巫迎神时,不仅衣服和山花相映成趣,而且她的神态也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更”字在这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全诗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新颖别致。它没有直接描写女巫的容貌或动作,而是先从侧面落笔,描写山花和女巫所穿的衣服;然后才正面描写女巫迎神时的样子;这样,诗歌的结构就显得更加完整、紧凑。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也很生动活泼、自然流畅。它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用朴素的语言把人物、景物描写得惟妙惟肖,使人读来感到真切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