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注释】强甫:即强至,字几道,北宋诗人,曾任惠安令。宰社:宰杀牲畜祭祀土地神。吸醋三斗:指强至嗜酒。不饮彊饭二升:强至嗜酒,每餐只吃两碗粥,喝两杯酒。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友人强至赴惠安县任职而写的一首送别诗。全篇采用对仗的形式,以“六言”的形式,把送行的情谊与友人的为人作了生动的描绘。 首句“宰社如宰天下”,意思是说,做一个地方官,就像统治全国一样困难。这是比喻
注释: 村中的老人曾经担任过县令,现在溪边的百姓还没有忘记我。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学他的样子。前面有子野这样的人容易得到官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强甫时所写的诗作之一。诗人通过写自己与溪边百姓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强甫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得到百里的地虽然很小,但只要坚持三年的规划,不要急于求成。 只希望那里的禾稼能够成熟,不要愁你的松菊荒废。 赏析:此诗为送别友人强甫之作。首联写友人即将奔赴惠安,自己虽为他担心,但相信他能在短短三年之内取得显著的成绩;颔联则写他赴任后,不必过于担忧,因为那里的禾稼会丰收的,自己的松菊也不会荒废的;末联进一步劝慰朋友,让他放宽心,不必为自己的前程而忧虑。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
【注释】:汉庭名卿:汉朝的名臣。洛阳耆英:指汉代的洛阳耆英尚书。执贽:指拜谒。寄声:托人向某人传递信息。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强甫赴惠安任职的赠词,表现了作者对其前程的祝福和期望。全诗用典贴切,语言简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败,暗含批判之意
【注释】 六言:古体诗中的一种,每句七个字,押韵,多用平仄对仗。 仓部弟:诗人的弟弟。 五首:这里指《六言诗选》。 薄田:指贫瘠的田地。 躬稼:亲自耕种。 馀俸:剩余的钱财。 堪:可以。 买山:购买山中土地。 郊畤: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祭的土地。 姬院:美女的庭院。 素蛮:美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给弟弟的一首诗。杜甫写此诗是在公元765年(大历二年)
诗句释义: 予夺平心足矣,痛痒以身体之。 注释: - 予夺平心足矣:给予或剥夺(公平)的心情满足了。 - 痛痒以身体之:疼痛和痒感都与身体相关。 译文: 给予或剥夺的心情满足了,无论是疼痛还是痒感都与身体密切相关。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公正之心的满足与自豪。他不仅在物质上给予或剥夺时感到满足,更重视内心的公正与平等。他认为公正不仅是对他人的施舍,更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要求
注释: 古云若保赤子,亦曰如烹小鲜。 雉驯万物遂性,犬吠一村废眠。 译文: 古人说,如果能够保护好孩童,也可以说就像烹饪小鱼一样。 山鸡使万物得以顺从本性生长,狗的叫声使一个村庄的人无法安眠。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两位文人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 “古云若保赤子,亦曰如烹小鲜。” 这句诗出自《孟子》,意思是古人说,如果要保护好孩童
映青藜灯娱目,吸金茎露入脾。 宁作履霜逐子,肯随向火乞儿。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 “映青藜灯娱目”描述的是夜晚点着青藜灯照亮视线,使视觉愉悦。 - “吸金茎露入脾”则描绘了用金茎的露水滋润脾胃,带来健康和活力。 - 译文对照: - “宁愿在霜冻中跟随儿子”表达了一种坚持和忠诚的精神,愿意追随正义或理想的道路。 - “不愿在炽热时向人乞讨”展现了一种独立自主的态度
【注释】六言:一种汉语诗歌体式,每句诗有六言。五首:这里指作者为仓部弟写的五首寿诗。 “丹田”:人中,人的腹部中间,此处代指人。 “旧种梨枣”:以前种下的梨子和枣树。 “冰盘”:冰制成的盘子。 “新摘荔蕉”:今年新摘的荔枝与芭蕉。 【赏析】这是一组祝寿诗。此诗写在每年中秋月圆之夜,诗人都要设席宴请仓部弟共度佳节。他不仅以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还特意将新摘的水果摆上,让仓部弟品尝
天既劳我佚我,侯偶得之失之。 安用尔铜鱼使,且伴吾竹马嬉。 注释:上天既然让我劳累,也让我得到安逸,侯爷偶然得之,又失去了它。何必用你铜铸的鱼符来使唤我,还不如和小时候的竹马一起玩乐。 赏析:这是诗人为他的堂弟仓部弟寿辰而作的一首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堂弟的深厚感情。第一句写天地造化,让有福者享受,有祸者承受;第二句写堂弟的得与失,是命中注定;第三句写自己不会像堂弟那样去使用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