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杂咏一百首·张让 举国排阉尹,还乡少吊宾。 太丘献刍一束,全活数人命。 注释: - 举国:整个国家。 - 排:排斥,驱逐。 - 尹:指宦官。 - 还乡:回到家乡。 - 少:很少。 - 吊宾:慰问宾客。 - 太丘:地名,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 刍(chú):喂牲口的草料。 - 束:捆,束。 - 全活:保全生命,使免于死亡。 译文: 整个国家都在排斥那些被指为奸臣的宦官
杂咏一百首 其五十三 臧氏 嬖与贤分国,贤疏嬖在旁。未尝无乐克,其柰有臧仓。 注释: 1. 嬖(bì):指得宠的臣子。 2. 贤:(xián)指有才德的臣子。 3. 分国:分别被任用。 4. 贤:这里指有才能的大臣。 5. 疏:疏远。 6. 克:快乐、满足。 7. 柰(nài):无奈。 8. 臧仓:指有品德但不被重用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国家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和人事任命
杂咏一百首其五十冯道 诗一: 坐阅数朝主,竟为何代人。 汉官扬历遍,更作虏师臣。 注释: 1. 坐阅数朝主:指的是在多个朝代中担任官职,见证了多个政权的变迁。 2. 竟为:最终成为,指自己最终成为了某种身份或角色。 3. 何代人: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人,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朝代的人。 4. 汉官扬历遍:古代的官员们广泛经历各种职位和事务。 5. 更作:再次成为,指自己再次成为某种身份。 6.
杂咏一百首 其五十二 梁丘据 国渐移田氏,人谁悟景公。牛山两行泪,据与寡人同。 注释:杂咏,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作者为宋代诗人刘克庄。这首诗以“梁丘据”为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译文:国家逐渐被田氏所控制,人们谁又能领悟到齐景公的处境呢?在牛山上,我留下了两行眼泪,因为梁丘据和我都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梁丘据的个人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和混乱
杂咏一百首 其五十四 景监 刘克庄 但见颛朝久,谁知媚灶勤。 纷纷由嬖进,非特一商君。 注释: 1. 颛朝久:指长期侍奉权力中心。 2. 媚灶勤:比喻对权贵谄媚、献殷勤。 3. 嬖进:指受到君主宠爱而进入朝廷。4. 商君:指战国时期的商鞅。 赏析: 《杂咏一百首·景监》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宋词,表达了他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词中“但见颛朝久,谁知媚灶勤”两句
【注释】 归自沙丘后:从沙丘归来。沙丘宫,赵高篡政时所建的宫殿名。因专定策功:因为独揽朝政大权而立下大功。 国由中府令: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宦官手中。中府令,宦官的官名。望夷宫:秦朝皇宫的地名。秦二世即位,始皇陵寝在望夷宫附近,故以望夷为宫名。 【赏析】 《杂咏》是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赵高专权、乱政、篡位的历史事件。全诗通过叙述赵高如何凭借奸诈手段窃取政权
杂咏一百首 其五十六 曹腾 费亭侯昔日乱源生,螟蛉之子犹能覆。 费亭侯在位时,乱象初现,如萌芽之苗,虽微弱却预示着风暴的来临。养得螟蛉种,指虽非良种但能延续血脉,暗示虽有异心但仍旧维持现状。此诗以费亭侯为象,借古讽今,警示当权者需警醒,以免重蹈覆辙
杂咏一百首 其四十九 崔昌遐 本欲除阉腐,安知召寇戎。 缁郎不为相,朱贼得称雄。 注释: - 本:原本 - 欲除:想要铲除 - 阉腐:宦官的腐败(宦官专横) - 召:招致 - 缁郎:指僧尼中的男性 - 不为:没有 - 相:宰相 - 朱贼:指朱温 - 称雄:称霸一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诗人刘克庄借崔昌遐这一角色,批判了宦官专权
注释: 哆侈何其甚,忧伤只自知。 这是在感叹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过分,而自己却只知道忧愁和悲伤而已。 哆侈,过分;忧伤,忧郁、悲哀。 虽经夫子笔,不废寺人诗。 虽然经过君子(孔子)的手,但不妨碍寺人(卫公子开方门)的诗作流传。 解释: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对“巷伯”形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哆侈,过度,过分;忧伤,忧郁、悲哀;夫子,指孔子
【注释】 1. 僭伪:指非分的、不合礼制。 2. 蟠宫阙:指宫殿高耸入云。 3. 相君:指宰相。 4. 喜愠:喜悦与恼怒。 5. 面色只蓝青:指面色苍白如蓝青色,形容人脸色惨白而神情严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臣在国家危难时刻坚守岗位的场景。诗人用“僭伪”和“蟠宫阙”来形容国家的混乱局面,以及皇宫的雄伟壮丽。接着,他用“忠贤血贼庭”来表达朝廷中奸臣肆虐、忠良受害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