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集灵篇 · 四九 伶人代古人语,代古人笑,代古人愤,今文人为文似之。伶人登台肖古人,下台还伶人,今文人为文又似之,很令古人见今文人,当何如愤,何如笑,何如语。 我们逐句进行解读: 1. 伶人代古人语: - 解释:伶人(演员)代替古人说话。 - 注释:这里的“伶人”指的是演员或艺人,他们通常扮演古代人物的角色,以模仿其言行。 - 赏析:诗人通过这种形式
【注释】 ①五三:指《集灵篇》中的“五言诗”。②丹青:绘画。③无言之诗:指画,因为画不直接表达思想,所以称无“言之”的诗。④有言之画:指诗,因为诗要表达思想,所以称有“言之”的画。⑤余则:我则。⑥方:才,才能。⑦臻:达到极点或最高水平。妙境:最高境界。⑧运笔之先:运笔之前。即创作之初。⑨减神机:减损神思。⑩长于笔者:长于作文章的人。⑩言语:指言辞、语言。12丹青乃无言之诗
集灵篇·五二 简傲不可谓高,谄谀不可谓谦,刻薄不可谓严明,苟不可谓宽大。 注释解释及赏析 这首诗出自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散文集《小窗幽记》。通过解读诗中语句,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者对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看法。 诗句原文与注释 1. 简傲不可谓高 解析:“简傲”指的是骄傲自大,而“高”通常指地位或成就上的优势。此处意在表达,仅凭表面的傲慢自大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价值或地位。 2.
鸟巢在高枝,弹弓射箭难命中;鱼潜深水底,渔网无法捞到。 士人隐于岩洞,祸患自然来袭击。
集灵篇·五十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 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释义:明理达义的人虽然家贫无法用财物来救助他人, 但是当他们遇到有人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 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有所领悟,或者遇到急难事故, 能从旁边说几句公道话来解救他的危难。 注释: 1.
译文: 我独自居住了很长时间,只有空荡荡的屋子和云彩、山霞为伴。我与青松为知己,它们常伴在我的身边。有时,孩子们或老年人来拜访,我们一边喝着白酒,一边谈论生活琐事,从不谈及市井朝堂之事。客人告辞离去时,我也不说一声感谢,这样度过一生就已足够。 注释: 1. 累月独处:经过长时间的独自居住。 2. 一室萧条:一间空荡荡的房子显得寂静而冷清。 3. 取云霞为侣伴:把云彩当作伴侣,形容自己心境高远。
``` 耳宽天地窄,争务日月长。 译文: 宽广的眼界使得世界显得狭小,而过分的竞争则会使时间在无休止的争斗中流逝。 注释: 1. 耳宽天地窄:形容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世间万物,不受琐事所累。 2. 争务短:指人们为了名利和地位而相互竞争,不断追求短暂的利益。 3. 日月长:形容时间的流逝非常缓慢,人们往往无法把握或珍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注释】: 江干溪畔,指长江边。箕踞,古代一种坐势,两膝张开,形如箕,故称。 石上听水声,形容水流的声音。浩浩潺潺(chán chán),形容水声的宏远、悠长而连绵不断。粼粼冷冷,形容水波闪烁,光彩晶莹。 湘灵,湘水的精灵,传说为舜妃娥皇、女英所化,能歌善舞,常在湘江鼓瑟。 【赏析】: 本诗描写作者在江干溪畔,坐在石头上,倾听着从江面上飘来的音乐。那声音浩浩荡荡,清清泠泠,宛如天然乐章
《集灵篇·四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传达了对人生和宇宙深刻的理解。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欲见圣人气象”:想要见到圣人的气度和风貌。这里的“圣人”通常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通过观察圣人的行为和言谈,可以体会到他们的气质和风度。 2. “须于自己胸中洁净时观之”:需要在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清净的状态时才能观察到。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修养和平静
【注释】: 集灵篇 · 五一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 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学问。 译文: 夜晚是白天之余,雨水是月亮之余,冬天是一年之余。 正当这三余之时,人事稍微空闲,正是专心致力于学问的时候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物言志,表达出自己对“三余”的理解和看法。 前两句“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夜晚是白昼的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