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
诗句: 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译文: 眉毛睫毛的线条交汇,梦中便不能主宰;眼神落在地面,地下又怎能分辨清楚。 注释: 眉睫线交:形容眼神交汇在一起,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 梦里便不能张主:在梦境中无法掌控自己的思想行动。 眼光落地:比喻无法再看到或感知到眼前的事物。 泉下又安得分明:指死后灵魂无法分辨生前的清晰景象。 赏析:
居:居住,生活。 不必无恶邻:没有必要没有坏邻居,指不必与品行不端的人为邻。 会:交,结交。 不必无损友:没有必要不交损友。 惟:只。 自持者: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 两得:两全其美,两者都得到。 二六:诗的篇目。 译文: 居住在一个没有坏邻居的地方,并不需要损害朋友;关键在于自己要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集醒篇·二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
注释:先淡后浓,意思是先与对方疏远,再逐渐拉近关系。先疏后亲,意思是先保持一定的距离,再逐渐亲密起来。先达后近,意思是先与地位高的人交往,再与地位低的人亲近。交友之道在于这样逐步深化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交友的四个阶段,阐述了交友之道。它告诉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而应先从疏远开始,然后逐渐拉近关系;先保持一定的距离,再逐渐亲密起来
《集醒篇》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小窗幽记》。在这首诗中,陈继儒表达了一种领导艺术的真谛: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首句“轻财足以聚人”强调的是领导者的慷慨和对下属的关怀能够凝聚人心。陈继儒在这里指出,领导者如果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地对待他人,自然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吸引并团结更多的人
注释: 1. 一念之善:指一个念头的善,即一个善良的念头。 2. 吉神随之:指善良的念头会引来吉祥之神(福神)。 3. 厉鬼随之:指邪恶的念头会引来凶恶的鬼,即凶煞之灵。 4. 知此可以役使鬼神:知道了这一点就可以用善良的念头驾驭鬼神,使其为自己所用。 译文: 一个善良的念头会带来吉祥之神,一个邪恶的念头会带来凶煞之灵。知道这一点就可以用善良的念头驾驭鬼神,使其为自己所用。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注释,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的语言表达艺术。 首联,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从极迷处识迷”意思是说,在最迷失的地方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识迷”,即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即是认清了客观现实。“则到处醒”,就是处处清醒,处处明白,也就是处处觉悟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庸愚”和“豪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难能可贵的。诗人以“庸愚”自居,意在表达其对平庸生活的淡然处之以及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注释: 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赏析】 诗中“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这句话揭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诗人认为
【解析】 “集醒”指《集醒编》,为明末清初李渔所著。李渔,字笠翁,号天徒老人、笠道人、笠庵主人,又号砚耕居士、复吾先生等。《集醒编》是其晚年的作品,内容涉及人生哲学、艺术鉴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 译文: 清福被上天所吝惜,而勤奋可以消耗福气;清名被上天所忌讳,而得谤也能消灭名声。 赏析: 此诗以议论为主,夹杂叙事,通过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勤勉努力,不怕诽谤,才能获得真正的福分
注释:剖开胸中的烦恼以便与别人交往,这是天下第一快乐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诗之一,表达了他对人间真情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剖去胸中荆棘”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以便人我往来”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交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充满欢乐和温暖的世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注释:人的爱好节操、文章、游侠,就像喜欢美酒一样,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应当用德性来消除它。 赏析:诗人认为人们喜爱节操、文章和游侠,如同喜爱美酒一样,容易受喜怒哀乐的影响,所以应当用美德来克制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