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
【注释】 集醒篇:即《集醒编》,明胡文焕著,是一本劝戒世人的书。一四:第一四句。 山栖:在山上隐居。市朝:指尘世繁华。 书画鉴赏:指收藏、研究书画艺术。 诗酒:指诗歌与美酒。 曲人:指迷恋于声色的小人。 苦海:指世俗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对名利场的不满以及他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世间所有的快乐和痛苦都是短暂的,唯有淡泊宁静的生活才是最值得追求的。 首联“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
【注释】: 集,汇集。醒篇,指《临江仙·送钱穆父》。一七,词牌名。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易事看襟度;群行群止看识见。 大事难事、小事易事、群行群止,是三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准则。 担当,承担责任。襟度,胸怀气度。识见,见识。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诗,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人生,面对不同的情况应有不同的处事态度。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
陈继儒在《集醒篇·一》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忧虑,他观察到世人皆沉醉于名利声色之中,而忽略了生活的本真与心灵的宁静。以下是对该诗句的逐句释义: 1. 醒食中山之酒:这里比喻人们沉溺于奢华的物质享受,如同饮下中山的名酒,虽然一时陶醉,却可能埋下长久的隐患。 2. 一醉千日:形容人们对名利等外在诱惑的沉迷,仿佛醉酒一般,一旦沉醉便难以自拔,长此以往,将消耗掉生命中宝贵的时光。 3.
集醒篇 · 九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注释】 1. 真廉:真正的廉洁。2. 廉名:廉洁的名声。3. 立名者:自认为有名望的人。4. 贪:贪欲。5. 大巧:极大的聪明或技巧。6. 无术:没有技巧。7. 用术者:运用技巧的人。8. 拙:笨拙、不熟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表面的廉洁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内心平和
良心:指人的本性、天性或道德观念,通常是指人的道德和良知。 箪食豆羹:古代的一种食物,用箪(竹编的饭盒)盛着,用豆煮的汤。这里比喻清贫的生活。 索人:要求别人。 攻人:打击别人。 故:因此。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看法和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善良之人应该以自己的内心去感动他人,不应该通过外在的手段来强迫他人。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仁爱”的价值观
【注释】 集醒篇 · 一二:选自《集醒篇》,作者不详。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天要降灾于人,一定是先用一点点小恩小惠去试探他,看他会受得住。 要看他会受:天要给他一点小恩小惠,看他会不会因此而骄傲自满。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天要降福给人们,一定是用一点点小灾祸来警醒他们,使他们懂得珍惜幸福。 要看他会救:天要给他们一点小灾祸,看看他们能不能及时地补救过来。 【赏析】
诗句: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 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拥有他人的称赞不如没有他人背后的诋毁;得到初次交往的愉悦不如让人长久相处后不觉得厌烦。 注释:本诗出自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散文《小窗幽记》。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以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闻名,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
注释: 1.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形容过于精明的人,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2.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形容过于聪明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亲近和信任。 3. 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必须内心聪明敏锐,外表却要朴实厚重。 4. 使好丑两得其平:让美好和丑陋的事物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 5. 贤愚共受其益:让聪明和愚蠢的人都能得到好处,即普遍受益。 6. 才是生成的德量:这才是自然形成的高尚品德。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谭山林之乐者”,是说谈论山林的乐趣的人,未必就真正领略了山林的情趣。“厌名利之谭者”,是说谈论名利的人,未必就彻底忘记了名利的情味。作者通过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 【答案】 ①林中之乐:指在山林中游玩的快乐。②真得:真正得到。③趣:情趣。④忘:忘记。⑤尽:完全。⑥情味:情愫。⑦名:名誉;利:利益。⑧谭:谈论、讲说。⑨赏析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 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 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注释:人们最容易露出破绽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应酬往来的场合中。 指责和批评的时候,往往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 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贪图眼前的享乐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