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注释:
-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形容过于精明的人,很难与别人和睦相处。
-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形容过于聪明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亲近和信任。
- 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必须内心聪明敏锐,外表却要朴实厚重。
- 使好丑两得其平:让美好和丑陋的事物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
- 贤愚共受其益:让聪明和愚蠢的人都能得到好处,即普遍受益。
- 才是生成的德量:这才是自然形成的高尚品德。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过于精明的人往往难以与人和谐相处,因为他们的内心过于敏感和锐利,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相反,那些内心虽然聪明敏锐,但外表却朴实厚重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亲近和信任。这是因为他们既能敏锐地识别事物的美丑,又能宽容地接受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
这首诗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既要善于观察和分析世界,又要懂得尊重和包容他人,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