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诗句赏析:《东丘兰若见枇杷》 1. 诗歌原文: 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东墙。 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 2. 诗句解析: - 落叶空林忽有香:描述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落叶覆盖的森林中突然飘散着花香。这里的“香”字不仅指自然界的香气,还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或不为人知的事物。 - 疏花吹雪过东墙:形容花朵如雪花般轻盈,随风飘过东边的墙壁。这里的“疏花”暗示了花朵稀疏
诗句原文: 山深岚气寒,高斋掩窗卧。林间踏叶声,知有樵人过。 翻译: 在深深的山林中,岚气带着一丝寒冷,我坐在高高的书房里,窗户紧闭,躺在床上休息。耳边传来树林间踩落叶的声音,我知道有樵夫经过。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生活的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山深岚气寒”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深远的山林之中,使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与宁静
诗句释义 1 黄葵:这里的“黄葵”可能指的是一种花或植物。在古代诗词中,"葵"常用来指代向日葵,因其向阳而生的特性。然而,此处的表述较为抽象,可能是指一种黄色的植物或者花卉。 2. 春晚独馀芳: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天已经到来,但这种美丽却只能独自存在,无法与其他人共享。"独馀芳"强调了其独特性。 3. 风回带酒香:风吹过,带来了酒香。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画面,仿佛春风带着酒香,轻轻拂过
【诗句释义】: 1. 芹菜的根茎被煮成汤,让我回忆起青泥岭。 2. 芹菜叶被做成汤,让人思念碧绿的涧水。 3. 无法找到献上芹羹的门路,面对案头只能增加三次叹息。 4. 【注释】:青泥岭:古地名。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碧涧:山间清澈的溪流。 5. 【译文】: 芹菜的根茎被煮成汤,让我回忆起青泥岭。 芹菜叶被做成汤,让人思念碧绿的涧水。 无法找到献上芹羹的门路,面对案头只能增加三次叹息。 【赏析】
. 紫丝浮半滑,波上老秋风。 - 紫丝:这里指的是紫色的莼菜,即一种水生植物。 - 浮半滑:莼菜在水面上漂浮时,因为富含胶质而显得滑腻。 - 波上:指的是江水之上。 - 老秋:秋天的景色已渐入深秋,带有一丝萧瑟之感。 2. 忆共香菰荐,吴江叶艇中。 - 香菰荐:这里的“香菰”可能是指一种用菰米制作的美食,通常作为下饭的小菜。 - 吴江:古称吴县(今江苏苏州),是古代诗人经常提及的一个地名
注释:得知哥哥远行的消息,在江上有一个归家的船。知道哥哥虽然暂时喜乐,但想到他远隔万里的家,更让人忧愁。 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情的古诗。开头两句“江上有归舟,传兄在石头”。意思是说,有一只归乡的船停泊在大江之上,船上的人在传报,说哥哥已经到石头这个地方了。诗中的“归舟”和“石头”,都是地点,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作者对家乡的一种期盼和思念之情。接下来两句“知安虽暂喜,念远更成愁”
【注释】摘:采摘。瓠(hù):葫芦科植物。霜露:秋日的露水,喻指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描写了葫芦藤上结着的葫芦,它们像人一样躺卧在霜露中,待到秋天的早晨才被采下。后两句诗人自我解嘲地表示,自己骨瘦如柴,怎能与这些肥大的葫芦相比呢?此诗用比喻手法,把葫芦比作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诗人,以“自笑”两字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傲岸不群的性格
```text 春溪独钓图 春水鳜鱼肥,垂纶坐断矶。 羊裘人易识,好著旧蓑衣。 【注释】 春天的江水特别清澈,鳜鱼长得肥美,我坐着钓鱼直到把钓竿都折断了。 穿着羊皮的裘子容易辨认,我喜欢穿上那件旧蓑衣来钓江鱼。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独自坐在江边钓鱼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将一个宁静而闲适的钓鱼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生活态度
【注释】 落叶:落叶,指秋日的叶子。 带回:吹落。 荒筠:丛生的竹子。 冒:顶着。 幽石:清静的石头。 池上:池边。 鸣时:鸣叫的时候。 闲斋:空闲的房屋。 掩秋夕:遮蔽着秋天的傍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人以“落叶”起笔,点明了季节。然后写“荒筠”,即竹林。在秋天,竹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最后写诗人在池边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秋天的宁静和萧瑟气氛。
注释:独自在林下小路上行走,望着南山已经暮色苍茫。没有酒可以品尝菊花的香味,寒气中露珠已经零落。 赏析:诗人独自漫步于林中小道,望着南山渐入暮色,心中不免涌起一股孤寂之感。他本想借饮酒来品味菊花的香气,却因无酒可饮而感到遗憾。此刻的菊花,虽然散发着寒香,但却被露水所覆盖,显得有些凋零。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