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曾扬
张曾扬是清末民国初的诗人,字小帆,同治七年进士。 张曾扬生于1842年,卒于1920年,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清末和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作为清朝晚期到民国时代的过渡人物,他的生平与这段历史紧密相关,因此其诗歌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
清代张曾扬《赵北口同鲁堂兄蠡秋弟作》释义
【注释】 缁埃(zī āi):尘土。 淑景:美好的景色。 灼灼(zhuó zhòu):鲜艳、明亮的样子。当路:正对着路或道。 依依:柔弱下垂的样子;柳条柔弱,故称。 榔(láng)鸣:击打榔头的声音。 残月:已落的月亮。 帘飏(yàng):飘飞。含:笼罩。 骖(cān):古时驾车用的马套在前面叫骖,后面叫驷。 【译文】 赵北口一带尘土飞扬,美丽的景色犹如江南。 灿烂耀眼的花朵正对着路
清代张曾扬《挽张之洞联》释义
【注释】: 挽张之洞联:这是一副挽联,作者用“三不朽”和“百无能”来评价张之洞。 评议庸何伤(评议):评论或评定。 功德具存:功绩和德行都存在。 没世:死后。 允:确实。 堪:可以、能够。 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俱全而不朽的典范。 责望久弥厚:责任和期望越积越深。 忧劳莫赞:忧虑劳累却无人赞赏。 拂:违背,抵触。 公:指张之洞。 百无能:一百个不能做。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
赵北口同鲁堂兄蠡秋弟作
缁埃纷赵北,淑景似江南。 灼灼花当路,依依柳被潭。 榔鸣残月隐,帘飏晓烟含。 旅客驱车过,春风拂两骖。
小帆,原名张曾扬,清代诗人
张曾扬是清末民国初的诗人,字小帆,同治七年进士。 张曾扬生于1842年,卒于1920年,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清末和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作为清朝晚期到民国时代的过渡人物,他的生平与这段历史紧密相关,因此其诗歌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
张曾扬
张曾扬是清末民国初的诗人,字小帆,同治七年进士。 张曾扬生于1842年,卒于1920年,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清末和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作为清朝晚期到民国时代的过渡人物,他的生平与这段历史紧密相关,因此其诗歌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