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
注释: 松岩:指的是松树的岩石。霞窟:指山间的洞穴,通常被云雾环绕。瑞烟:形容山中雾气缭绕,如同神仙居住之处。洞府:指山中的洞穴,也指深山中的隐士住所。深邃:形容洞府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山中的景色。气象:描述山中的景致和气氛。怪石:奇特的石头。乱峰:参差不齐、形态各异的山峰。谁变化:没有人能改变它们。亘初开辟:自从宇宙形成之初就存在的。自天成:由天而成,自然形成。赏析: 劳山诗 其六
【注释】劳山:即庐山。造物,指自然界。山河大地:指人世间的一切。含元殿:在今陕西乾县。唐时在此建都立极。气:指万物的生命力。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庐山,后两句写人间世界。前两句写庐山,是说庐山之巍峨高大,令人叹为观止,而它所创造出来的天地间万物却是虚无缥缈地存在于虚空之中。这两句话,一虚一实,对比强烈,突出了庐山的伟岸壮丽和神奇奥妙。后两句写人世。诗人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包括山河大地、八荒四海等
【注释】: 1. 修真恰似上山劳:修真,修炼道术。上山劳,比喻修行的人像登山一样劳累。 2. 脚脚难移步步高:比喻修行的人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进步,但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高。 3. 若不志心生退怠:若不能坚定志向,就会心生退缩和懈怠。 4. 直趋天上接蟠桃:直接追求天上的仙果,即长生不老的仙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修真者攀登劳山的情景,表达了修行人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精神
注释:山川都属于道的生涯,万物都是森罗万象的共处。不是圣贤能潜制御,怎能让天地长久光华。 赏析:诗人借山水之景表达对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理念的追求与向往。他以“山川都属道生涯”开篇,将山川比作道的一生,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与生生不息。接着,“万象森罗共一家”描绘了一幅万物共生共荣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天地万物平等相待、相互依存的认识。然而,“不是圣贤潜制御”一句
劳山诗 其五 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 日夜潮头风辊雪,彩霞深处有飞仙。 注释: - 劳山: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常州市东北郊,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以奇石、怪岩和山水风光著称。 - 三围大海一平田:描述了劳山周围的景色,被大海环绕着,形成了平坦的农田。 - 下镇金鳌上接天:比喻劳山像一座山峰坐落在海边,与天空相接。 - 日夜潮头风辊雪:形容海水涨落时,海面上泛起的波浪如同风卷起的雪片。 -
【诗句释义】 三座山峰并立,插入云霄的山峦显得分外寒冷。四壁横陈着的山峰绕着山涧盘曲回旋。雪岭的界限是天与人的分界线,人不能到达,所以没有人看到那壮丽的风景。冰池在太阳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岩深可以躲避刀兵的伤害,水中的鱼虾可以滋养农田。这个名镇位于北方,是第一流的地方。但无人将它描绘下来,也画进诗中。 【译文】 三座山峰耸立,插天入云,显得格外清冷。四座山峰环绕着山涧,盘旋曲折
注释:因为握着笔和墨,我画了山的形貌。登上那个高高的山冈,共有二十层。在南面出了巨平山后,还有千万重山峰。 赏析:诗人以简炼的文字描绘出劳山的险峻与秀美,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注释】 劳山: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 初观:开始看。 山色有无时:指山的形态变幻无穷。 十日:十天之后。 迁延:拖延,推迟。 咫尺:非常近,很近的距离。 洞天: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隐者居所或仙境。 行不到:不能到达。 吟咏:吟诗、作诗。 囊:口袋。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对劳山美景的向往,以及自己未能如愿以偿的遗憾心情。首联写诗人初次登临劳山,只见山色时隐时现,令人捉摸不透
【解析】 本诗首句“浮烟积翠绕山城”,是说浮烟缭绕着山城,积翠环绕在山城。这两句写景,写景的目的是要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第二句“叠嶂层峦簇画屏”。是说叠嶂层峦簇拥在一起,如同一幅画屏。这里用了一个比喻的手法,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丰富、生动。第三句“造物建标东枕海”。“造物”指天帝。“建标”指树立标志。这句的意思是说天地间的一切都由上天安排。第四句“云舒霞卷日冥冥”,意思是说天空中,云雾舒展开来
【注释】 劳山诗 其二:道祖二宫南镇海,王明三崓北当途。 是知物外仙游境,不向人间作画图。 译文: 道祖二宫在南方的大海之上守护着,王明三座大山在北方的天路上阻挡着。 这就知道神仙出游的地方,并不是人间可以画出的图画。 赏析: 此首写景抒情之作,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