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
望江南 · 四时四首鸣鹤馀音卷之二 山中好,最好是春时。红白野花千种样,间关幽鸟百般啼。空翠湿人衣。 译文:山中有美景,春天最好。满山的红白野花各具特色,百鸟争鸣,歌声悦耳。微风吹动,草木摇曳,仿佛给人们穿上了一件绿衣。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中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春天的生机勃勃、繁花似锦和鸟儿的鸣叫等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赏析
赞丹阳长真悟道 马氏谭君达圣朝,疑情万古一时超。 云中采药烹金鼎,火后收丹贮玉瓢。 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 看看跨鹤乘风去,海上人间影边遥。 注释: 1. 赞丹阳长真悟道:赞颂丹阳长真(人名)的悟道之境。 2. 马氏谭君达圣朝:马氏和谭君都在圣朝(这里指唐朝时期)有所成就。 3. 疑情万古一时超:对情感的怀疑贯穿了万古,达到了一时的超越。 4. 云中采药烹金鼎:在云中采集药材
雪山 当时悉达悟空晴,发轸初来燕子城。 北至大河三月数,西临积雪半年程。 不能隐地回风坐,却使弥天遂日行。 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注释: 当时:那时 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教的创立者,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悟空晴:悟空,佛语“悟”字的简称,意为觉醒、觉悟。晴:晴朗。 发轸:指车马启动,启程出发 燕城:指印度的都城。 北至大河:北去大河,指从印度出发往北方行进。 三月:泛指数年
注释: 高如云气白如沙,远望那知是眼花。 渐见山头堆玉屑,远观日脚射银霞。 横空一字长千里,照地连城及万家。 从古至今常不坏,吟诗写向直南夸。 赏析: 《望阴山》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对阴山雄伟壮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句“高如云气白如沙”,描绘了阴山高耸入云、白云缭绕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这里的“云气”和“沙”都是形容阴山的,通过这些形容词
至回纥城暇日出诗一篇 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 塔高不见十三级,山厚已过千万重。 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 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注释:这首诗的首句“至回纥城暇日出诗一篇”表明了诗人是在闲暇之余创作的诗歌。接下来,“二月经行十月终”,诗人用“二月”和“十月”来表示时间,暗示了他在旅途中的漫长等待。然后,“西临回纥大城墉”,描绘了诗人到达回纥国的情景,展现了壮丽的城墙
注释:云水飘飘,物外高吟;醍醐默默,醉中斟饮。神仙的本领就在于道人心。 轻易地不肯与人争斗三寸气,平常也不积攒一文钱。清贫柔弱,祸患难以侵扰。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上片写诗人闲适的生活和淡泊的态度。“云水飘飘”两句写诗人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超然物外,以“物外吟”形容自己闲散的生活。“神仙活计道人心”,意思是说神仙的本领就在于能领悟人的心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洞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四句二十字,内容涉及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个人志向,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 诗句注释: - 鱼儿泺:即“鱼跃于水”,形容鱼在水中欢快跳跃的景象。 - 北陆初寒自古称:北方的陆地在初冬时分仍然寒冷,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 沙陁三月尚凝冰:沙陀地区在三月份仍有积雪不易融化。 - 若士为黄鹄:如果一个人像黄鹄一样飞翔,那么他必定有高远的志向
泺驿路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饮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结发异中州。 圣贤不得垂文化,历代纵横只自由。 注释: 1.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用“极目”和“无尽头”形容山高水远,无边无际,而“风烟”和“水长流”则描绘出一幅自然景色的壮美画面。 2.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乍三清鹤降,万里云收,昊天空翠。玉磬琅琅,动乾坤声锐。 - 关键词解释: - 三清:道教中指太清、元始、上清、玉清四尊神明,为最高神灵。 - 皓天:广阔的天空。 - 玉磬:古代打击乐器,以玉石制成。 - 琅琅: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译文: 突然,三清神降临,万里云彩消散,碧蓝的天空显得格外翠绿。玉磬的声音清脆悦耳,震动了天地。 2. 修斋
乌夜啼戒洗面 译文:乌鸦在夜晚啼叫,提醒人们应该洗脸。 注释:乌夜啼(一种鸟),象征黑夜。洗面,象征清洁自己的外表。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乌夜啼的叫声,让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容颜和岁月,从而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他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及时行乐,不要被世俗所束缚。 呜呼俗态,行乐恣胸襟。盖论人情,华世度光阴。阴阳反覆,天地有浮沉。 译文:我感叹世间的庸俗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