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
【解析】 这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考。诗题中的“足庵”,是作者对朱新父住所的雅称。朱新父,名无逸,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他一生坎坷,曾因事被贬,后官至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等职。 ①“人欲难穷极,于中觉者稀”,大意是说:人生的欲望难以满足,其中真正觉悟的人很少。这两句以议论开篇,表明了诗人对人们生活欲望的不满和忧虑。 ②“但令无过分
【注释】 1. 无为:县名。在今安徽省。 2. 双旌:指两顶官帽。旧时出使,用两顶官帽表示身份,称“双旌”。 3. 道路:犹言旅途。 4. 柘(zhè)空:柘木丛生的树,即桑柘。 5. 淮茧:指柘蚕,产于江南淮河一带。 6. 楚秧:指春种的稻田。 7. 亲:这里作动词用,是向人请求的意思。 8. 仁人:指有德行的人,这里泛指上级官员。 【赏析】 这是送别友人谢耘之的诗
【注】 1.孤村:偏僻的村落。 2.神凝秋水间:神情专注地凝望着秋天的湖面。 3.菊开嫌径小:菊花盛开时,嫌小路太窄。 4.荷尽觉池宽:荷花枯萎时,觉到池子变宽了。 5.林影悬崖屋:树林的影子映在悬崖上的房屋上。 6.钟声何处山:钟声响彻山谷。 7.清游殊未倦:游玩得清闲自在。 8.松关:山岭关口,即指栖霞庵。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诗人游览栖霞庵时。诗的前四句描写入村后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描绘了五峰山的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句解析与注释: 1. “峰形如掌翠相环” - 山峰的形状像手掌一样,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 2. “头白山僧引客看” - 年迈的僧人带着客人去观赏山峰。 3. “积叶坏来泥径滑” - 落叶堆积使得泥土小径变得滑腻,需要小心。 4. “斜阳移去石桥寒” - 随着斜阳逐渐移动,石桥上留下了寒冷的影子。 5. “难采得菖蒲” -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自惜今年发,新添一半华。 - “自惜”表示自我珍爱。 - “今年发”可能是指头发或者某种自然生长的现象。 - “新添一半华”中的“半”可能是指头发的一半长度,即指年岁增长导致的白发。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纪增长的感叹和珍视,以及白发带来的变化。 2. 只应如意事,不属苦吟家。 - “如意事”通常指称心如意的事,这里可能暗指顺遂或幸运之事。 -
【注释】①东游:即泛指漫游。②癯(qū):瘦弱。③子:指朋友。④东游策:指《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出师表》。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当时李白因受谗言而遭贬谪,被流放夜郎,途中经过新吴。诗人在楼头远眺,见新吴山水风光,便想起与友人共游此地的情景。 首联“每于楼上立,远远望新吴”,写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每”字,表明这是作者常有的举措,“望新吴”则表明了其目的。“望”字
【注释】 庵:寺庙。庵西:即寺西南的小路。数里:几里地,几里路。东风:春风,暖风。去更吹:吹得更猛烈。稻寒生叶细:指稻子受冷后生长得细长。松老作花迟:松树年岁大了,花期就晚了。小憩:稍事休息。嫌无侣:没有伴。曾游:曾经游玩。忆有诗:怀念着有诗歌的游玩。新萤:刚刚出现的萤火虫。尚小:还小。未暗:还没有黑。出空池:飞出空旷的水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庵西散步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山路
《石门寺》 石门寺外山皆石,门因凿石开。 野花黄类菊,寒笋绿黏苔。 官为看田至,僧方乞食回。 一双檐际鸽,空觑出生台。 注释: - 石门寺:指一座寺庙的名称。 - 石:石头。 - 寺外山皆石:形容寺庙周围都是石头构成的山。 - 门因凿石开:因为需要进出,所以要凿石开门。 - 野花黄类菊:野花的颜色像黄色的菊花一样。 - 寒笋绿黏苔:寒风中长出的嫩竹笋是绿色的,而苔藓附着在石头上。 -
【解析】 灵岩:指庐山。 忽有千岩聚,禅宫得土悭:“忽然间,千座山岩聚集在一起,而庐山的禅院却得不到这么多泥土。”忽——突然;千岩聚——形容山峰密集,山势雄伟;禅宫—指佛寺,是修行悟道之所;得土悭——得到土地少。 古来云是海,天下别无山:自古以来,人们说它像大海一样浩瀚,天下再没有一座山比它更宏伟。云——形容其高远、辽阔;海——比喻其广阔;别无——再也没有。 久立增寒思,初看损壮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林逋墓下》,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五言绝句。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北宋著名隐士。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公元1028年冬,陆游来到杭州探访他的友人林逋,在杭州西湖孤山访得林逋墓地,并写了这首诗。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幽深远。 其一:梅花千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