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
【注释】 1. 徐先辈挽词:这是一首悼念先辈的诗。 2. 岂谓声名早:难道说名声和声誉早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吗? 3. 番成不遇非:结果却遭遇挫折,不是命运不好。 4. 赋曾天子见:曾经被天子赏识,受到重用。 5. 诗有世人知:诗歌得到世人的赞赏和传播。 6. 忽种松三尺:忽然种下一棵松树,已经有三十年了。 7. 终乖桂一枝:最终却与桂花失之交臂。 8. 幽芳谁与志:那芬芳的香味谁能与之共赏? 9.
徐侍郎挽词 少赞经纶业,周家已卜年。 谤兴无白日,心在有青天。 迁谪还迎母,艰危复用贤。 未令吾道泰,星殒灌城边。 注释: 1. 赞:赞扬、称颂; 2. 周家:这里指的是西周时期,借指周朝; 3. 白日:白天,喻指朝廷; 4. 青天:比喻公正清明的政治环境。 赏析: 这首诗是徐侍郎对友人的挽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首句“少赞经纶业,周家已卜年”,意为年轻的我赞扬治理国家的才能
注释: 闲人闲处住,载酒荷高情。 诗人在闲暇的时候住在一个人少的地方,载着酒舟高高兴兴地畅游江上。 小舍宁容客,同舟却向城。 虽然有小屋子可以休息,但是客人来了却不能留宿,只能和他们一起乘舟去城里。 弄花忘昼暑,忧谷念秋晴。 在欣赏花朵的时候忘记了白天的炎热,忧虑着秋天的阴晴不定。 归路虽无月,银河亦自明。 虽然晚上没有月亮,但银河依旧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解析】 1.栗禁:指《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八首。此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因国运衰微而感到的忧愁和无奈之情。“禁”字暗含着“愁”意,表达了作者的忧患意识。 2.赏析:全诗写秋日里诗人的所见、所感、所思。首联以“非一梦”“迷茫”点明秋夜之长,暗示诗人的愁闷难遣;颔联用“照镜枯于腊”与“梳头落似霜”比喻自己的憔悴不堪,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因国运衰微而感到的忧患意识。颈联以“病疴”自喻
谢耕道犁春图 春天的雨水年年有,但肥沃的土地却年年失去。为何要特意画一幅《耕春图》? 野水初退寒气消,林间树木绿意浓。 长歌一曲谢沮溺,未必知我心之忧。 注释: - 谢耕:《汉书·礼乐志》中有《耕诗》,作者不详,此为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作品。 - 耕春图:《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耕诗》十九首,皆刺时政。”《耕诗》以“耕”为主题,描绘农耕生活的诗篇。 - 良田岁岁无:形容土地荒芜,收成不佳。
【注释】节:这里指节度、使臣,是唐代官名;江:指长江。曾参:春秋时鲁国贤人,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 【赏析】此诗送别友人出使江东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友人受命出使江东,朝廷赐给他黄金。末句说,他几欲辞朝而去。第二句说,他日见天子,将言事陈情而归。第三句写他虽然有识之士,但愁结不解;第四句写他虽无惭喜之心,却自有深意。末二句写江边观者,无不尊敬这位使臣。全诗语言平易通俗,但感情真挚深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是传统的题型,也是最常见的题型。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诗为送别之诗,诗人用“扶”来表达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用“秋霖”来表达秋雨绵绵的天气,“白头”则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沉,最后一句“佳句入书邮”则表达了诗人的期待之情。 译文: 扶起阶前的菊花
水际移居晚, 薰风绿满汀。 密萍妨下钓, 高柳碍观星。 【注释】 水际:水边。 徙(xǐ):迁移。 汀(tīng):水边平地。 密萍:浮在水面上的大浮萍。 妨:妨碍。 下钓:钓鱼。 柴扃(jiōnɡ):门闩。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水滨的居所度过的一个傍晚,诗人描绘了晚景的宁静和闲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喜悦感。 第一句“水际移居晚”
葛翁小阁 树色对疏棂,横陈一片清。 微风杨叶下,斜日竹稍明。 此老无尘事,双姝亦道情。 客来怜素壁,题句不题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傍晚,葛翁的小阁楼里的景象。诗中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闲适氛围。 注释与译文: 1. 葛翁小阁:描写了主人公葛翁的小阁楼。 2. 树色对疏棂:描述窗外的景色,树木的颜色和窗户的缝隙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句:转曲认幽栖,斋名壁上题。 译文:弯曲的小路让我找到了隐居之所,斋名就写在墙壁上。柳树遮住了船的前行之路,小草从瓦沟里钻了出来。 赏析:这首诗是赵师秀对生活的一种感悟,通过描述他在柳树下发现一个隐蔽的地方,并在那里找到自己的隐居之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柳树、船、水、草等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