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旨、写作背景的理解和掌握。做此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对整首诗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包括诗句的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作者的感情态度和诗词的主旨等。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注释】 四围皆古今:四面环顾四周,都是古今中外的景物。 永日坐中心:整天坐在屋中,不出门。 门对官河水:家门临着官河。 檐依绿树阴:屋檐傍着郁郁葱葱的大树。 每留名士饮:每次留待名流雅士饮酒作乐。 屡索老夫吟:多次请求我吟诵诗句。 最感书烧尽: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书籍被焚毁。 时容借检寻:不时能借来查考。 【赏析】 此诗是陈师道赠给他的朋友陈宗之(字宗之)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古今”和“永日”
【注释】 潘景:作者友人。利路:四川边地。帐干:官名。蜀道:指蜀中险要的山道。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猿声:猿猴的叫声。戍密:戍守的地方密集。野花:野花丛。栈虚:栈道空荡。寂寞:孤单。子成名:儿子建功立业,成就功名。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成都途经四川时,送别同乡好友潘景赴边关。诗中既写出了旅途的艰险,又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抱负。 首句“蜀道如天远”,写蜀地道路之遥险
【注释】 扶栏:扶着栏杆。 强起:勉强起床。 新寒:指初冬的寒冷。 陡见侵:突然感到寒冷侵袭。 诸寺晓:指寺庙里传来报晓的钟声。诸:众,多。 病久方凭艾,贫深或梦金:病重时才靠艾草驱除病魔,贫穷时常常做着发财的梦。艾、金都是中药名。 湖边好风日:湖边的天气很好。风日:风和日光。 孤负几登临:辜负了几次登高的机会。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点出时令,“立”字写出了诗人在寒冷中早起的情形
和朱子发韵兼简青龙诸友二首 赵师秀,字紫芝,号灵峰,又号天乐。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赵师秀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物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悟能力,更是在平淡中见深意,细腻中寓豪情。他的诗作,往往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人们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深思。 “虽说京华住,西湖岂不清。”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与赞美。京城虽然繁华
以下是对赵师秀《薛氏瓜庐》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不作封侯念 - 诗意解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已不再执着,不渴望成为显赫一时的官员。 - 关键词注释:《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了秦亡之后的人物召平,他放弃高官厚禄,选择在长安青门外种瓜为生。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态,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它揭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精神境界,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
君山那可上,四面是层波。 此处风烟古,前人赋咏多。 译文:君山那可上,四周都是层层波浪。此地风烟古老,前人赋咏很多。 注释:君山:即洞庭湖中的君山岛,在湖南岳阳市西南。上:登临。层波:指湖水的波纹。风烟古:指风景景色古朴幽美。前人赋咏多:指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文。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君山之高峻、之秀丽,以及其自然风光之美。后四句则转入议论,指出君山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解析】 此诗为隐逸之作。诗人自叙其“嫌在城中住”而“全家入翠微”,意即不愿在尘世间的繁华中消磨自己的生命,而宁愿选择山居生活。“开松通月过”“接竹引泉归”两句写山居之景。开松通月,是说山居之地松树多,月光可从松隙间穿射过来。接竹引泉,是说屋后的山竹旁泉水清冽,可引以灌溉园田。这两句写尽了山居之幽雅。“虑淡头无白”意思是说心境宁静,没有烦恼忧虑,头发就不会变白。“诗清貌不肥”意思是说诗风清高
第一首: 巷南与巷北,相去路无多。——诗题中的“巷”指住宅的院子,“南”“北”是方位词。 以我常孤坐,劳君数见过。——以我,指你;数见,多次来访。 望山嫌夕霭,听雨想春波。——嫌,恨;霭,薄雾;波,波纹。 稍俟晴明日,相携一醉歌。——稍,稍稍;俟,等待;携,携带着;歌,唱歌。 赏析: 这是一首写友人来访的诗。开头两句点明来访者的身份和来访的时间、地点,交代了朋友来访的原因
注释: 1. 春尽雨霏霏:意思是春天即将结束,细雨纷纷。 2. 人寻香草去:意思是人们去寻找香草。 3. 雁背远峰归:意思是大雁飞翔在天空,飞向远方的山峰。 4. 潇水添湘阔:意思是潇水与湘江相连,使湘江更加宽广。 5. 唐碑入宋稀:意思是唐朝的石碑已经很少见。 6. 应知名与姓,题写遍岩扉:意思是应该知道名字和姓氏,题写遍满山崖的岩石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徐道晖出游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