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夏日题司空文明府》。以下是诗句及注释: 1. 官舍初成(官房刚刚建成,环境幽静) 2. 为宅傍城墙,先求夏日凉(为了住宅靠近城墙,首先寻找夏天凉爽的地方) 3. 凿池容众水,栽竹断斜阳(建造水池容纳众多的水流,种植竹子阻挡斜射的阳光) 4. 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官职三年期满,没有事情需要忙碌) 5. 不知何补报,安坐恐难当(不知道如何报答,安心坐着恐怕难以胜任)
注释: 此中非一景,欲状固难名。 江近秋阴早,山多晓气清。 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别拟深更至,虚空看月明。 赏析: 首联写诗人在会景轩所见的景色。“此中非一景”,意思是此处有众多美景,不是单一的景观;“欲状固难名”,想要形容这些景色却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和感慨。 颔联描绘了秋天早晨的景象,江边的秋阴早早来临,山上的晓气清新爽朗。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
赵师秀的《信州草衣寺》,是宋代一首著名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芙蕖、空池、宴坐碑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感慨。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芙蕖四五枝:芙蓉花(芙蕖)有四五枝,形容数量较多,且姿态优雅,在空寂的池塘边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空”字,既形容了池塘的空旷,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空灵。 2. 寂寞在空池: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芙蓉花孤立无援的状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唐朝宗室汝南郡王李皋逝世时作的悼念诗,表达了对李皋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诗句: 1. 寂寞坐高斋,兵来与讯偕。 - 注释:我独自坐在高高的书房里,等待战争的消息。 2. 喜看君字画,癯似我形骸。 - 注释:看到你的字画(书法作品),觉得你瘦弱的身躯和我的一样。 3. 颇欲徵陈作,遥知动远怀。 - 注释:我很想为你创作一首诗,但我远在千里之外,只能通过书信表达。 4.
翠岩寺 石岩看不见,翠色自重重。 春雨生松叶,山风响铁钟。 碑顽工费墨,草嫩绿添茸。 住院吴僧老,相迎忆旧逢。 注释: - 翠岩寺:这是一座位于青山翠谷中的古寺庙,环境优美,历史悠久。 - 石岩看不见:这里的“石岩”指的是寺庙附近的石头山。由于其地势较高,所以从远处看去,似乎看不到这座石岩。 - 翠色自重重:这里的“翠色”指的是山上的绿意盎然的植被,而“自重重”则形容这片翠色浓密且层次丰富
秋色 幽人爱秋色,只为属吟情。 一片叶初落,数联诗已清。 瘦便藤杖细,凉觉葛衣轻。 门外萧萧径,今年菊自生。 诗句解析与赏析: - “幽人爱秋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幽人”指的是一个隐居的人,而“秋色”则是指秋天特有的景色或氛围。 - “只为属吟情”:说明诗人之所以喜爱秋色,是因为这些景色触动了他内心的情感,引发了他的诗歌创作灵感。 - “一片叶初落”
诗句释义: 1. 久晴滩碛众 - “久晴”表示天气持续晴朗,无雨;“滩碛众”指的是沙滩和山石众多。 2. 舟楫后先行 - 描述了船只在众人之后先行的场景,可能意味着船夫或行旅的先行。 3. 终日不相见 - 整日里没有机会见面,可能是因为行程遥远或其他原因。 4. 与君如各程 - 比喻彼此如同分别在不同的路程上,暗示着距离的远隔。 5. 水禽多雪色 - 描述水边鸟类的颜色像雪一样洁白。 6.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中重要字词的理解与分析。 【答案】 ①黄叔向:诗人的朋友。谒:拜见,参见。杨伯子:即杨适,名士,曾任湖州长史。事将坛:指为将帅出谋划策。何得复儒冠:为什么还要戴着读书人的帽子?儒冠:儒生的头巾或帽子。②口诵新诗句
注释: 一面见溪水,三边皆翠微。 一面见溪水,三边皆翠微。指灵山阁外景色,四面都是青山绿树。 晚来虚槛外,秋近白云飞。 晚来虚槛外,秋近白云飞。指夕阳西下,云彩在天空飘动。 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 重至恰身老,同吟感客非。指诗人再次来到此地,感慨自己已老。 灵山自如画,依旧隔斜晖。 灵山自如画,依旧隔斜晖。指灵山像一幅画,虽然已经年久失修,但依然能够遮挡夕阳的余晖。 赏析:
秋屏作 凡有栏干处,秋来遍往还。 就中惟此地,全得见西山。 雁落遥沙小,人登废垒闲。 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 注释: 1. 凡有栏干处:凡是有栏杆的地方。 2. 秋来遍往还:秋天来了,人们纷纷往来。 3. 就中惟此地:其中只有这个地方。 4. 全得见西山:全部能看见西山。 5. 雁落遥沙小:大雁落在遥远的沙漠上。 6. 人登废垒闲:人们登上废弃的堡垒。 7. 因怜一州景,皆在夕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