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
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本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关经过后的情景,脱下外衣以清洗尘埃,期待着看到篱笆旁的梅树和远处的船只。 - 意象解析:诗句中的“脱衣”象征了对尘世的超脱,而“舟”则象征着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译文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人节。 呈(xiàng):赠送。 真直院:真州知府的官署。 破帽:破旧的帽子。 渠:他,指作者自己。 篱落:篱笆。 黄花:这里指菊花。 【赏析】: 此诗描写重阳节登高赏菊的情景。前两句写登高之苦和归家之难,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艰辛;后两句写自己借人篱落种植黄花,寄寓了自己思乡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银为须翅粉为肌,驱役春风不解肥。 - 银为须翅粉为肌:描述野蝶的翅膀是银色的,触角和腿部则是粉红色的。这里的"银"和"粉"是颜色的象征,强调了蝴蝶的美丽。 - 驱役春风不解肥:春天的风使得蝴蝶飞舞,但蝴蝶并不因此而变得肥胖,反而在风中显得更加轻盈和优雅。 第二句 桃李上林无分到:桃花和李花都盛开在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而野蝶却无法在这些美丽的花朵上停留。 -
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注释:嘉兴界:指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边界。 译文:在广阔的田野上看不到任何山峦,天空与大地相接,只有一丝丝的芦苇和烟雾。绿色的水面从分支港流出,撑着船的是南邻的渔民,他们在水边放养鸭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嘉兴市郊的景色,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画卷之中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情感、写作的背景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本首诗歌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在桥上看到的景象,第三句点出“寻”字,写寻不见人烟。后两句则写诗人所见所闻,写出了一幅“断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烟雾朦胧的村落里隐约传来狗吠声,我真想去寻找却找不到人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以下是对每句的逐条解释和赏析: 1. 清时天上诏书稀,曲水从游许布衣。(注释:在清明这个时节,天上的诏书很少,大家都可以像平民一样自由地游玩。)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的悠闲生活。清明时节是国家的节日,皇帝通常会发布一些诏书来庆祝这个节日,而此时天下太平,因此诏书很少。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可以像平民一样自由地游玩,无需受到太多限制
【注释】五陵:泛指京城附近的豪富之家。风流:风雅潇洒的意气。十日安排一日游,十天内要安排一次出游活动。幽人:隐居山林的人。笔床茶灶:形容清贫的生活用品。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游览五陵后所作。诗中以“五陵年少”和“林下幽人”为两组对立的形象,通过对比,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访隐者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译文及注释 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水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 诗人沿着山间曲折的小路前往访问一个隐居的人。山路沿着陡峭的山崖而建,沿途可见青翠的山峰与深邃的岩壁相映成趣。随着深入,云雾缭绕于山间形成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在这片幽静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隐居者的远离尘嚣和超脱世俗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仙兴:诗人对仙境的憧憬。 - 金书宫殿:用金色书写的宫殿。 - 玉阑干:用玉石制成的栏杆。 - 雪瀑泉飞:像雪一样的瀑布从高处流下,水花四溅。 - 洞口寒:洞口寒冷。 - 日暮仙翁:傍晚时分,一位仙人骑着鹤离开。 - 碧桃花满石棋盘:石桌上满是盛开的桃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仙境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诗句翻译: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译文: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注释: 1.万古知心只老天:意思是永恒的宇宙中只有天是知晓一切的。 2.英雄堪恨复堪怜:英雄们既令人敬佩又令人惋惜。 3.如公更缓须臾死:如果你能再宽限片刻而死的话。 4.此虏安能八十年:这个敌人怎么能活过八十年呢? 5.漠漠凝尘空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