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
【注释】 ①湘西:指湖南西部。 ②沧波:指洞庭湖。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游湘西时所见到的景致,并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东岸楼台西岸山,潇湘一片在中间。”起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湘江西面有岳麓书院,北面有爱晚亭;湖南大学校园在岳麓山上,故说“东岸楼台西岸山”;湖南大学校园中有几棵古树参天,因此说“潇湘一片在中间”。这三句诗,既写了自然景观,又写出了人文景观。 “红尘不到沧波上
【注释】 四绝堂前:即“晋宋间四君子”之一的谢安所建的东山堂。晋人栽植宋人吟:晋代人栽种这棵柏树,宋代人咏叹。 无枝无叶无吟处:柏树没有枝叶,无法吟诵诗句。 聊寓一时怀古心:姑且寄托着一时的怀古情怀。 【赏析】 此诗首句“四绝堂前枯柏树”,点明题意。四绝,是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的别号。晋代人栽植这棵柏树,宋代人咏叹,可见诗人对这株古柏的喜爱。第二句“晋人栽植宋人吟”,“晋人”、“宋人”都是泛指
【注释】 野兴:野趣。卢申之:作者的朋友,字正字。井湄:井边。茅檐:茅草屋檐。槿篱:竹篱。牛渡:小桥名。野鸭:水鸟。 【译文】 芋圃菜畦连接着井边的湄水,茅檐四周被竹篱围护。 门前整天没有人来过,只有野鸭在横塘中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通过写田园的景物和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是说:“芋圃蔬畦接井湄”,即种菜的园地和菜畦紧靠着井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为整体的诗意。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理解。“菜花园圃槿花篱”的意思是:菜园的围栏上开着槿花,水满前池。“麦满前坡水满池”的意思是:麦田里的麦浪滚滚,水满池塘。这两句是写景,描写了一幅田园美景的画面。“野老横竿拦鸭过,牧儿携笛倚牛吹”的意思是:一个老人用竹竿在横杆上拦鸭子过河
【解析】 此诗为题黄州谢深道国正山庵所作,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以“新”字统摄,描绘出一幅幅清新秀丽、生机盎然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 首联“就荒山竹重抽笋,新种池荷晚着花”,描写了山中竹子和池中的荷花的生长情况。“重抽笋”指竹笋再次生长出来;“着花”指荷花在晚上开放。这两句通过写竹笋、荷花的生长,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颔联“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两三家”,描写了山中的自然景象
诗句原文 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 译文 万事无心一钓竿,三公不换此江山。平山误识刘文叔,惹起虚名满人间。 注释 万事无心一钓竿:万事皆无心,唯有钓鱼时心无旁骛;一钓竿,形容其专注与简单。三公不换此江山:三公位高权重,但不愿改变这片江山;此指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平山误识刘文叔:平山上山,误将刘文叔当作他人,引起一场误会。 赏析
诗句释义: 1. 次韵梅花:这是一首应和梅花的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 2. 百花看遍莫如梅:诗人认为在所有的花卉中,唯有梅花最为珍贵。 3. 更向群芳缺际开:梅花在众多花卉中独自开放,显得尤为美丽。 4. 寒冷怕行门外路:由于寒冷天气,梅花不愿意出门去走那些被冰雪覆盖的路。 5. 为渠踏雪过山来:尽管害怕寒冷,但因为梅花的美丽,它还是勇敢地踏着积雪走过了山路。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全诗内容来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见山居可喜”,是说看到这样的山水风景而感到欣喜,这一句中,前句“见”字点明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色;后句“可喜”二字概括了诗人的感受。“可喜”,喜悦的意思。 “一溪盘曲到阶除”,是说一条弯曲的小溪从山间流下,直到屋前的台阶边。“盘曲”形容弯弯曲曲的样子
湖上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城头初日临风急,又驻旗亭把一杯。 赏析: 徐元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红树林边的花朵烂漫绽放,黄莺在林中欢快地歌唱,平湖之上绿草如茵,白鹭在湖面低飞,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这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酴醾 东风满架索春饶,三月梁园雪未消。 剩馥何人炷兰麝,柔枝无力带琼瑶。 注释:酴醾是酴醾花的别名,荼蘼是荼縻的别称。酴醾在春天开放,香气浓郁。酴醾花盛开时,花瓣层层叠叠,犹如雪花般洁白。三月的梁园,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酴醾花已经开得正盛。香气四溢,令人陶醉。然而,没有人能点燃兰麝来熏香它,因为花香太浓,反而显得有些庸俗。酴醾的枝条柔弱无力,仿佛带着一层薄薄的白玉。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