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长路迢遥吞吐丝,蟭螟蚊睫察难知。
五杂组,四豪客。 往复还,阡与陌。 不得已,长沙谪。 五杂组,五辛盘。 往复还,马上鞍。 不得已,左降官。 五杂组,甘咸醋。 往复还,乌与兔。 不得已,韶光度。 五杂组,五色丝。 往复还,回文诗。 不得已,失喜期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 万卷皆成帙,千竿不作行。 练容餐沆瀣,濯足咏「沧浪」。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条桑。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 檐宇驯轻翼,簪裾染众芳。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 鱼乐怜清浅,禽闲憙颉行。 空园种桃李,远墅下牛羊。 读《易》三时罢,围棋百事忘。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
剑南节度孔目、官征仕郎、行太仆寺典厩署丞张庭询检校,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撰并书。 维唐天宝八载,太岁己丑,夏六月甲午,朔十有五日戊申,银青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蜀郡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郭公,薨于蜀郡之官舍,春秋五十有九。 皇上闻而悼焉!诏赠太子太师,赙物千匹,米粟千石,官给灵舆,递还东京,所缘葬事,量事官供。明年青龙庚寅,夏五月戊子,朔十五日壬寅,葬于偃师县之首阳原
【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并御书批答】 臣真卿言:臣闻帝王之德,莫大于生成;臣子之心,敢忘于赞述?臣冬任升州刺史日,属左骁卫左郎将史元琮、中使张庭玉等奉宣恩命,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于生池。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恩沾动植,泽及昆虫,发自皇心,遍于天下。历选列辟,未之前闻,海隅苍生,孰不欣喜?臣时不揆愚昧,辄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又以俸钱于当州采石,兼力拙自书
马伏波语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闻而口不可道也。”有唐大历三年夏四月,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白云堂道士谭仙岩立
《东方先生画赞》者,晋散骑常侍夏侯湛之所作也。湛字孝若,父庄,为乐陵太守,因来觐省,遂作斯文。赞云:“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又为郡人焉。厌次今移属乐安郡,东去祠庙六百里。故厌次城今在平原郡安德县东北二十里,庙西南一里。先生形像,今则捏素为之,并二细君侍焉。郡尝为德州,其赞开元八年刺史韩公思复刻于石碑。真卿去岁拜此郡,属殿中侍御史平公冽、监察御史阎公宽、李公史鱼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恨恨,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十九日书。
真卿谨别上书于御史阁下:窃闻尊候平和,真卿瞻仰瞻仰!前所会庙上,诸公未悟,唯御史论高百寮,振古未有。杂事可置?况朝廷自有次序,不足念乎!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