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
诗句: 1.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我因为要刻清远道士的诗而创作此诗。 2. 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我未曾去过东、西两座寺庙,如今已经五十年了。 3. 朅来从旧赏,林壑宛相亲:突然来到这里欣赏旧地的风景,山水景色亲切如故。 4. 吴子多藏日,秦王厌胜辰:吴王多藏日,秦始皇厌胜辰。 5. 剑池穿万仞,盘石坐千人:剑池深不可测,岩石像盘石一样高耸入云。 6. 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
【解析】 题干中要求赏析的是“又溪馆听蝉联句”,这需要考生对这首诗的全诗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有深入的理解。此诗是王维在辋川别墅与裴迪一起吟咏的诗。 【答案】 译文: 高高的树木上,凉风吹拂着树枝,发出阵阵清凉的声音。疏落的蝉儿,叫声不绝,仿佛足下断了声。它已经催动过客人的感伤,更让其他人听了感到惊悚。晚夏时节,蝉声更加急促。新秋来临,蝉声更显凄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理解其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要结合题目中的注释和提示来理解。“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醒酒宜华席”这三句,都是描写品茶的场景;“不须攀月桂”,是说不用攀求月亮上的桂花,即不必羡慕别人;“何假树庭萱”,是说不必羡慕庭院里的萱草花,也用不着在园里栽花。“御史秋风劲”是说秋风吹得正紧时,御史台的官署里很热闹
【题 杼山癸亭得暮字】 作者:佚名 译文: 杼山多幽绝,胜事盈跬步。 前者虽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兹纡胜引,曾是美无度。 歘构三癸亭,实为陆生故。 高贤能创物,疏凿皆有趣。 不越方丈间,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旷望临古渡。 左右苔石攒,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鸟来枳椇。 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 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 登:登上。平望桥,在苏州西南。作:题诗。 长望:远望。与天平:与天空齐平。极:尽头。际:临,接触。蒹葭:一种水边植物,这里指水。凫雁:水鸟。 微明:微光。诸公:泛指同游者。题柱名:即《登平望桥》一诗的标题。 【译文】 登上平望桥去远眺,远到尽头才和天齐平。 靠近水面看见芦苇色,整天都能听到大雁叫。 远处山峦依稀可辨,水中远处忽然露出一点微明。 更观赏其他诗人的作品
注释: 五言玩初月重游联句:在春天的溪边,我与同伴们欣赏着初升的月亮。 春溪与岸平,初月出溪明:春天的溪流与河岸齐平,初升的月亮从溪水中升起,显得格外明亮。 璧彩寒仍洁,金波夜转清:月光像玉璧一样清澈透明,夜晚的水面波光粼粼,显得更加清新。 孤光远近满,练色往来轻:远处近处的月光洒满了大地,水面上波光闪烁,如同轻纱般柔美。 望望随兰棹,依依出柳城:我们望着远方,随着兰花桨的节奏
注释: 寒花:指菊花,这里泛指秋天的植物。 月色:月光,也指月亮。 坠叶:落下的树叶,这里指落叶。 风音:风声,风的声音。 兹夕:这个夜晚,这里指今夜。 无尘虑:没有杂念和忧愁。 高云:高空中的云雾。 片心:一片心思,这里指自己的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夜晚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寒花、月色、坠叶等自然元素为画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
注释:五言送李侍御联句我的朋友们驻在马车里,迟迟地惜别春光。 我们一同来到饯别的路上,惆怅中你独自归去。 期待欢聚的那一天,却恨自己奔波劳苦。 要知道贡禹的名声,从此我愿意跟随你。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与朋友分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译文:深夜的灯光辉映,公鸡报晓,这正是男儿学习的好时光。 注释:三更(夜晚十一点至两点),灯火通明;五更(天刚蒙蒙亮),鸡鸣报晓。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夜的学习场景,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勤奋学习的赞美和鼓励。诗中的“男儿”指的是有志青年或男性学生,强调了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和学习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年轻人的期望和寄托
天台大师俗姓陈,其名智顗华容人。 隋炀皇帝崇明因,号为智者诚敬申。 师初孕育灵异频,彩烟浮空光照邻。 尧眉舜目熙若春,禅慧悲智严其身。 长沙佛前发弘誓,定光菩萨示冥契。 恍如登山临海际,上指伽蓝毕身世。 东谒大苏求真谛,智同灵鹫听法偈。 得宿命通弁无碍,旋陀罗尼华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东,八载瓦官阐玄风。 敷演智度发禅蒙,梁陈旧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华顶中,因见定光符昔梦。 降魔制敌为法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