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
第一首 先生高蹈隐西街,风月犹牵赋咏才。 暂到邻家赏池馆,便将佳句写琼瑰。 壮图已让心先快,剧韵仍降字占挼。 只有一条夸大甚,水边曾未两三杯。 【注释】 ①先生:诗人的自指。高蹈(tǎo):超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隐居。 ②风月:指自然景致。犹牵:还牵动着。赋咏:作诗作文赞美。 ③邻家:近邻人家。池馆:池沼亭台。 ④琼瑰:美玉或珍贵的物品,这里借指美丽的诗句。 ⑤壮图:远大的理想抱负。心先快
注释:在中春时节百花盛开的时候,不需要繁复的管弦之声。 借问近郊行乐之地,潢溪山水照人清亮。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游赏之所,次联写游览之景,颈联承上启下,写游赏之人,尾联点出主题。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幽静
注释: - 吏身拘绊同疏属:指的是自己身为公职人员,受到束缚和限制。"疏属"可能是指亲近的人或朋友。 - 俗眼尘昏甚瞽蒙:用来形容世俗的双眼被尘埃蒙蔽,如同瞎子一般。"甚瞽蒙"是夸张的表达方式,强调了世俗眼光之模糊不清。 - 不负终南好泉石:表示没有辜负终南山上的好山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欣赏和体验。"终南"是指位于中国陕西省的终南山,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一。 - 一年一度到山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草堂长啸岩中,通过用石头敲击岩壁而得到的冰,来解渴用餐的愉快经历。诗中的“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艰辛和对冰的渴望。而“老仙笑我尘劳久”,“乞与云膏洗俗肠”则表达了作者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整首诗歌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注释】 尧夫:即范纯仁,字尧夫。 西街:指洛阳城南的西街。 先生:指范纯仁,自称。 小子:指范纯仁的弟弟范纯佑,当时任中书舍人。几杖:古时老人拄的手杖。此指老迈。 参剧论:参加议论政事。 侍馀杯:陪客人喝酒。 槛前流水心同乐:在栏杆旁观赏流水,心情与水同乐。槛:栏杆。 林外青山眼重开:在林子外远望青山,眼睛为之重开。 时泰身闲难两得:时局太平,自己也闲适,两者难以兼得。时泰:指国泰民安。 直须
注释 游鄠山诗十二首:即《游鄠山十二首》。 马上偶成:在马背上随意写成。 身劳无补公家事,心冗空令学业衰:身劳累了也不能为国分忧(助),心烦琐(闲散)使学业也荒废了。 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世上的路险恶崎岖(艰难),但功业却难以实现;我未能回到家乡,不能做一个没有作为的男子汉。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京兆府参军时。诗人因“身劳”而“学衰”,因“心冗”而“业废”。他感叹“世事艰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联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分析。答题时既要注意仔细推敲选项中提供的表述,又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解释,并加以赏析,这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准确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并能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渐觉东皇意思匀
【注释】 猕猴:猕猴是一种灵性很高的动物,传说中它能通人言。 羸:瘦弱。 世情:世间的人情事理。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猕猴的灵敏和机警,后两句则写猕猴的通人和世情。全诗以猕猴喻人,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与学习。“圣贤”“伊尹”“子舆”等都是常见的文化常识,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记忆。 【答案】 注释:(1)打乖,指不随波逐流。吟,作诗。二首,这里指两首诗。(2)伊尹,商代贤相,曾为汤草药。子舆,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人。(3)“三币”指周礼规定的诸侯朝见天子的礼物。《左传·僖公十五年》
【注释】 游月陂:游览月陂。月陂:即月湖,在今江西南昌市西。北有中天百尺台:指月湖畔上亭台楼阁的轮廓,如天上的宫殿,高悬在云霄之中。四徘徊:徘徊不进。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切景物都随着秋天的气息而改变。已,通“矣”。 一樽聊为晚凉开:一杯美酒暂且用来消解这凉爽的夜晚。樽,酒杯。 水心云影闲相照:水中倒映着天空中的云影,相互辉映。水心:水面的中心。 林下泉声静自来:泉水从树林下面流过,声音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