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注释】: 竞渡:古代端午节在水上进行的赛龙舟。 碧奁:绿色的帘幕。 东京:指宋朝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宝津楼:在杭州西湖之南,为观赏水景的胜地。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陆游的《西湖竞渡曲四首》中的第四首,描绘了杭州西湖上端午竞渡的盛况。 “青山四压碧奁幽,高处风光望里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远处的青山被绿意覆盖,显得十分幽静,而站在高处可以眺望湖上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竞渡曲四首 其三 帘影参差几舸开,傍湖亦有小楼台。绿窗剪舌教𬸱鹆,催看龙舟独后来。 注释:窗帘的影子参差不齐地打开,几只小船也随着打开了。靠近西湖的地方也有小楼。绿窗下有人剪断鸟儿的舌头,训练它叫唤,以便看龙舟比赛时能听到声音。 译文:窗帘的影子参差不齐地打开,几只小船也随着打开了。靠近西湖的地方也有小楼。绿窗下有人剪断鸟儿的舌头,训练它叫唤,以便看龙舟比赛时能听到声音。 赏析
熟梅过后水如天,叠鼓初闻破晓烟。三载王郎棚下梦,何如闲上泛湖船。 注释:在熟透的梅花之后,西湖的水显得格外清澈,如同天空一样。当叠鼓声开始响起,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这三年来,我一直梦想着在王家的竹筏上游玩,现在不如我亲自乘船游览西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西湖早春景象。首句“熟梅过后水如天”,以“水”为线索,写出了湖水清澈、明净,仿佛无边无际的天空。接着“叠鼓初闻破晓烟”
《西湖竹枝词三首》是一首描绘西湖美丽景色和人民生活的长篇民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杭州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新堤桃李能白红,画船来往只湖中:描述了春天时新堤上桃花和李花的颜色鲜艳,吸引着人们驻足观赏。同时,画船在湖面上来回穿梭,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2. 郎怕伤春复伤别,侬怕愁水又愁风:表达了男女双方对于春天的敏感和担忧
杨柳作花湖水香,湖上楼高不见郎。 西山恼杀冷泉冷,南山爱杀长桥长。 注释设计: 1. 杨柳:杨柳树。 2. 湖水香:指西湖的湖水有股清香。 3. 楼上:指湖上的楼阁。 4. 郎:此处指心爱的人儿,可能指恋人。 5. 西山:即钱塘江边的山,俗称西子湖或西施山。 6. 冷泉:指传说中的冷泉亭。 7. 南山:指南山,位于西湖的南岸。 8. 长桥:指断桥,位于西湖的北岸。 9. 见郎
【注释】 西村:古县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暮又朝:指傍晚和清晨。摺尽画裙金线条:意思是说,她每天早晨起来都要把绣着金线条的裙子折叠好。女儿山头新月上:意思是说她看到山顶上有一轮明亮的新月。照侬自扫双眉娇:指的是新月映在她那双美丽的眉毛上,使得眉毛更加妩媚动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黄昏时分回到村中,看到月亮升上山峰,映出她那秀美的眉目,使她感到格外的美丽动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湖的怀念和感伤之情。诗的前两句“少年落魄惜春寒,花外层楼烛影残”描述了诗人在春天里独自漫步于西湖边的情景。诗人因年岁已高而感到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悲哀,同时在寒风中感叹自己的孤独和落寞。 第三句中的“一片湖光浑似旧,雨声不到曲阑干”则是诗人对于西湖美景的回忆与感慨。这里的“湖光”指的是西湖的水光,“浑似旧”表明诗人觉得这片湖水依然如往昔般清澈、宁静,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
《西湖柳枝词六首其二》是清代文学家厉鹗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西湖柳树枝条随风摇曳的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苏小小与钱塘江畔水仙王庙的情感联想。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和注释: - 诗句:藏鸦门外绿愔愔,染雨烘晴色渐深。 - 译文: 杭州城外的杨柳绿意盎然,雨水过后阳光照耀下颜色愈发深沉。 - 诗句: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 译文: 为何钱塘江边的苏小小,不将翠带系在心上,却任由它在风中舞动?
《西湖柳枝词六首》其三 千丝踠地复临湖,记得年时卖酒垆。 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边的柳树和一位女子对柳树的独特情感。首句以“千丝踠地”形容柳条之多,仿佛要缠绕在湖边的每一寸土地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柳树的繁茂与生机。而“复临湖”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些柳枝的记忆与眷恋,仿佛它们不仅生长在西湖之畔,更成为了诗人心中的一部分
西湖柳枝词六首 其一 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更短桥。 注释:认识春风的杨柳树有上万棵,在游乐中我骑着骏马显得骄傲。不经意间回顾过去的感情已经无法完全诉说,走过长长的桥梁后还有更长的桥梁。赏析:这首诗以柳树为线索,通过描写柳树和行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爱情易逝的感慨。诗人以“相识东风万万条”开篇,描绘了春风中无数杨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