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注】: 1. 最喜:最喜欢。 2. 环佛界:环绕着佛教的领域。 3. 每量:每回,每次。 4. 湖水问渔人:湖里水清见底,鱼游水草间,我常去湖边钓鱼,与渔人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 5.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欣赏荷花、湖水和渔人的美景,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第一句“最喜荷花环佛界”,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荷花是佛教的象征,诗人用“环佛界”来形容荷花的美丽
【注释】: 西湖三潭印月联:指西湖的三座小岛,因形状似圆印而得此名。笠屐清风怀昨日;湖山宦迹已三年:指作者在西湖任官职三年后辞官归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隐西湖之作。首句以“西湖”点题,次句写自己的仕宦生涯。第三句写自己已经离开了官场三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逃避现实的愿望。第四句写自己离开官场以后,回到故乡西湖过着闲居生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湖四首》之一。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西湖如天人,初面若夙睹。(西湖如同天上的仙女,初次见到它就像以前见过一样。) - 西湖:指杭州西湖。 - 天人:天上的仙女。 - 夙睹:以前就见过或预料到的。 2. 踟蹰情已移,靓极不敢语。(我在犹豫徘徊时,心情已经改变了,美丽的景象让我不敢多说。) - 踟蹰:犹豫不决。 - 靓极:形容美到极点。 - 语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景熙的《西湖四首其三》。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孤山良不孤,踵起得林社。 - “孤山”指的是位于杭州西湖西南面的一座小山,因其独立于湖中而得名。 - “良不孤”表示“并不孤独”,意味着尽管孤山在地理上看似孤立,但在精神上或文化上并不是孤立的。 - “踵起得林社”指的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孤山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林木茂盛的社群。 2. 背山巢居阁,下有数枝冶。
【注释】 雨湖:即西湖,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清绝:非常清澈。 蒙:覆盖。 一幅蒲:指一叶蒲草,古代文人常用以代指隐士。 维舟:系船。孤山,杭州名胜之一,位于西湖西面。 藓花:苔藓上生长的花朵。屐痕:古人穿木屐留下的痕迹。 余啼鸪:杜鹃鸟在树上叫,叫声凄惨。 虚牖缘春芜:用窗前春草来比喻作者的心境。 祠堂:祭祀先人的场所。竹:这里指竹影。 罗浮仙:传说中的仙人罗浮。 坡、逋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组诗《西湖四首》之一。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押平水韵,其中一、二、六、七句为仄声韵,四、五、八句为平声韵。 诗句释义: - 近峰:指离西湖不远的山峰。 - 压篷背:压在船篷的背上。 - 远峰:指离西湖较远的高山。 - 没云根:消失在云层之中。 - 一艓:一艘小船。 - 寒碧:寒冷的湖面。 - 湖光:湖面上的光波。 - 西泠桥:位于西湖西面的一座古桥。 - 斜依:倾斜地依靠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阖室挺孤忠,我亦临风悲县尉: - “阖室”指的是全家。这里的“挺孤忠”意味着家中的每个人都保持忠诚。 - “临风悲县尉”中的“临风”可能指站在高处,面对风向而立。这里的“县尉”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地方治安。 - “悲伤”表达了诗人因忠诚而感到的悲哀和失落。 2. 丛祠邻处士,天留此地厚林家: - “丛祠”指的是多座祠堂。 -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支筇两过采兰辰: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用拐杖两次走过采摘兰花的清晨时光。这里“支筇”是指拄着筇竹(一种轻便的竹杖),而“两过”表示诗人两次经过,“采兰”指的是在兰花盛开的季节里,人们常常去采集兰花来制作香囊或用于装饰。 2. 十锦塘边已暮春: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站在满是花朵的池塘旁
华岳高寒石磴斜,飞流倒树乱槎桠。 玉荷十丈惊人眼,何用包庄满路花。 诗句释义: 1. 华岳高寒:“华岳”指的是华山,“高寒”形容华山的山势险峻,气候寒冷。 2. 石磴斜:“石磴”是石阶,“斜”指石阶倾斜。 3. 飞流倒树:“飞流”指瀑布水流迅猛,“倒树”形容水流冲击树木形成的波纹。 4. 乱槎桠:“槎桠”意指树枝交错、杂乱无章。 5. 玉荷十丈:“玉荷”即荷花,“十丈”表示荷花之大。 6
诗句原文: 竹风葵日共鲜新,向午湖亭扇障尘。 试为楼家参转语,八分烟水二分人。 注释: - 竹风葵日:描述了夏日的景色,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 鲜新:形容景色新鲜美丽。 - 向午:表示时间已经接近中午。 - 湖亭:指的是西湖边的一个风景名胜地。 - 扇障尘:形容风很大,几乎能挡住视线,使尘埃无法飞扬。 - 楼家:古代建筑中常有楼阁,这里指代某个富有的地方或人物。 - 参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