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筇两过采兰辰,十锦塘边已暮春。
飘絮沾为苔面雪,落红踏作马啼尘。
当年白社惊惟在,此日青山似故人。
遥望南屏峰顶路,绿萝庵畔绝无邻。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1. 支筇两过采兰辰: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用拐杖两次走过采摘兰花的清晨时光。这里“支筇”是指拄着筇竹(一种轻便的竹杖),而“两过”表示诗人两次经过,“采兰”指的是在兰花盛开的季节里,人们常常去采集兰花来制作香囊或用于装饰。

  2. 十锦塘边已暮春: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站在满是花朵的池塘旁,已经是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在这里,“十锦塘”可能是指一个有各种花卉的池塘,而“暮春”则表明春天快要结束了。这句话营造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3. 飘絮沾为苔面雪: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自然景象,即飘落的花瓣和柳絮落在苔藓上,就像是覆盖了一层洁白的雪花。这里的“飘絮”指的是花瓣和柳絮,而“沾”表示附着。“苔面雪”则描绘了苔藓覆盖的景象,就像被白雪覆盖一样。

  4. 落红踏作马啼尘:这句诗描述了落花被踏碎的情景,仿佛是马蹄扬起的尘土中夹杂着花瓣。这里的“落红”指的是落下的花瓣,而“踏作马啼尘”则是形容花瓣被踩踏成粉末,像是听到了马蹄声。这句话通过生动的形象,展现了春天结束、万物凋零的凄凉景象。

  5. 当年白社惊惟在:这句诗回忆了诗人年轻时参加的白社,那是一次令人震惊的经历。这里的“白社”可能是指一种社交圈子或者文人聚会,“惊惟在”表示当时的场面非常震撼,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6. 此日青山似故人: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作为比喻,将眼前的青山比作旧友。这里的“青山”指的是山的颜色,而“故人”则是指老朋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旧友的思念。

  7. 遥望南屏峰顶路,绿萝庵畔绝无邻: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情景,南屏峰顶是他的目的地,而绿萝庵则是他此行的终点。这里的“绝”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程结束后没有其他选择的无奈感。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和对未知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从春天的早晨出发,到秋天的最后一刻,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捕捉了每一个季节的独特韵味。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