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部·虎 释名: 乌徒(乌尾、大虫):指老虎,因其尾部黑色而得名。李耳: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老子,此处借指老虎。 气味: 虎骨:辛、微热、无毒。虎肉:酸、平、无毒。 主治: 虎肉: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虎骨: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都用酒泡七日(秋冬时加倍)。每日空腹饮一杯。腰脚不灵,挛急冷痛。用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
这首诗是关于《本草纲目·兽部·虎》的详细描述,包括虎骨和虎肉的药用信息。 释名 - 乌徒:古代文献中,对某些动物或物体的一种俗称。 - 大虫:老虎的另一种称呼。 - 李耳: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可能与虎有关。 气味 - 描述虎骨和虎肉的基本性质: - 虎骨:味道辛、微热,无毒。 - 虎肉:味道酸、平、无毒。 主治 1. 虎肉: - 功效:益气力 - 适应证:多唾、疟疾、恶心欲呕 2.
象 象是一种大型陆地哺乳动物,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的皮毛是黑色的,身体通常呈灰褐色或棕色,有长而有力的腿和长长的鼻子。 释名 象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外形,因为它的头部很大,鼻子很长,有点像大象的形象。 气味 象没有明显的气味,但据说有一种淡淡的香气。 主治 - 小便不通:用象牙生煎服下。这是古代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象的骨头来治疗尿路堵塞等问题。 -
狗宝,是犬科动物犬胃、胆囊、肾脏及膀胱中的结石,可入药。狗宝多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一般直径1一5厘米,表面呈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泽,并有多个类圆形突起。质地坚重细腻,指甲一划可见划痕。断面为白色或牙白色,呈同心环状层纹,近中心部较疏松,但多不能分离,气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无沙性感觉。 译文: 兽部 · 狗宝 狗宝是一种来自犬科动物的结石,可以用于药材。狗宝通常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
本草纲目·兽部·阿胶 释名 - 傅致胶:此词源于古代,意指将阿胶这种动物胶通过特殊方法处理后,使其具有药用价值。 气味 - 甘、平、无毒:描述了阿胶的味觉特性和药性,表明其性质温和,无刺激性,适合长期服用。 主治 1. 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阿胶主要用于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虚弱症状,如手脚无力、行走困难等。 2. 肺风喘促: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缓解气喘症状。
诗句:筋骨急痛,休息痢,痔漏脱肛,汤火伤。 译文:筋骨疼痛,慢性痢疾,痔疮脱垂,烫伤灼伤。 注释:筋骨,指肌肉和骨骼,此处泛指身体疼痛或不适的部位。休息痢,指长期未愈的痢疾。痔漏脱肛,指肛门周围的痔疮和脱垂的肛门。汤火伤,指因沸水、火焰等高温物质造成的烧伤。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虎骨在中医中用于治疗不同疾病的功效和方法。虎骨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的作用,适用于筋骨疼痛、慢性痢疾
豹 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久服利人。壮筋骨,耐寒署,令人猛健。头骨烧灰淋汁,去头风白屑。 注释:本诗主要讲述了豹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味道、作用和功效,以及一些特殊的用途
本草纲目·兽部·驴 探索驴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1. 驴肉气味及功效 - 驴肉甘、凉、无毒,补血益气 - 煮汁空心饮治痔引虫 - 驴尿辛、寒、有小毒,治疗反胃噎病 2. 驴尿特殊用途 - 狂犬咬伤直接饮用 - 癣疬恶疮含漱有效 3. 驴骨特殊用途 - 耳聋 4. 驴屎特殊用途 - 鼻血不上用驴屎灰吹入 - 恶疮湿癣用肪屎烧灰调油涂搽 5. 驴屎在月经问题中应用 - 月经不断或血崩用驴屎烧存性 6.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其中兽部收录了关于猕猴的详尽资料。以下是对《本草纲目·兽部·猕猴》的详细解析: 1. 释名: - 猕猴在《本草纲目》中被命名为“沐猴、胡孙、王孙、马留、狙”。这些名称反映了古人对动物的命名习惯和对它们特征的描述。 2. 气味: - 肉味酸、平、无毒,说明猕猴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需要谨慎使用,避免毒性。 3. 主治: - 肉可以治疗风劳、久疟
本草纲目·兽部·驼 释名 骆驼 - 古称橐驼,源自《汉书》的记载。 气味 驼脂:甘、温、无毒 - 味甘,能补中益气。 - 温性,适合冬季食用,有助于驱寒暖身。 - 无毒性,适合各类人群。 黄:苦、平、微毒 - 味苦,具有清热作用。 - 性质平缓,适用于风热症状。 - 微毒,需谨慎使用,不宜过量。 主治 驼脂:一切风疾,皮肤痹急,恶疮肿漏。 - 缓解风湿病痛和肌肉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