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黄明胶,释名牛皮胶、水胶、海犀膏。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肺痿吐血。用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二两,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 吐血咯血。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棉一两,烧研。每服残,饭后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妊娠下血。用黄明胶二两,酒煮化,一次服下。 肾虚失精。用黄明胶三两,研为末,以酒二碗化服。一天服三次。 脸上麻痹。用黄明胶融化,调桂末涂患处,厚一、二分,有效。
``` 本草纲目·兽部·阿胶 肺损呕血。用阿胶(炒)三钱、水香一钱,糯米一合半(研为末),和匀。每服一钱,百沸汤冲下。一天服一次。 鼻血不止(口耳都流血)。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成。温服。同时以布系住两乳。 月经不调。用阿胶一钱,加蛤粉(炒成珠,研为末),热酒送服。又方:依上方,再加辰砂末半钱。 月经不断。用阿胶炒焦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妊娠下血
本诗是一首关于“鲊答”的说明诗。 诗句: 1. 气味 译文:甘、咸、平、无毒。 2. 主治 译文:惊痫毒疮。 考释: 1. 鲊答,生走兽及牛马诸畜肝胆之间,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许,大者如鸡子,小者如栗如棒,其状白色,似石非石,似骨非骨,打破重叠。” "鲊答"是指蒙古人用来祈祷下雨的一种石头,通常被包裹在动物肝脏中,大小不一,大者可重达几公斤,小者可能只有几克。这些石头的外观呈白色
《黄明胶》 黄明胶,古称黄蜡,具有止血消肿、生肌接骨的功效。在古代医学中,它被用于各种创伤和疾病的治疗。本诗将为您介绍如何利用黄明胶进行伤口处理、治疗肿毒以及瘰疬结核等疾病。 译文: 汤火伤时,可用黄明胶加水煎成糊状,待冷却后涂抹于受伤部位,以帮助愈合。 一切肿痛皆可用一片黄明胶浸泡在水中,使其变软并开孔贴于患处,无脓者可自行消散,已溃者可使脓液自然排出。 对于瘰疬结核等病症
牛黄 丑宝。 气味苦、平、有小毒。 主治 初生胎热,或身体发黄。用牛黄中豆大一块,加蜜调成膏,乳汁化开,频频滴儿口中。小儿热惊。用牛黄如杏仁大一块,加竹沥、姜汁各一合,调匀与儿服。惊嚼舌。用牛黄如豆大一块,研细,和蜜水调匀灌服。 附方 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牛黄的功能是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现在经用牛黄除天然的品种之外
本草纲目 · 兽部 · 阿胶 多年咳嗽。用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细。每取三钱,加豉汤一碗、葱白少许,煎服。一天服三次。 译文: 多年咳嗽不止,可以使用阿胶(炒)和人参各二两,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加入一碗豉汤和一些葱白,煎煮后服用。一天分三次服用。 注释: - 阿胶: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的功效。 - 人参:一种中药材,可以补气养阴、健脾益肺。 - 炙:将药材进行加工处理
《本草纲目》兽部牛脾积痞病 黄牛脑一具,去皮筋,捣烂;另用皮硝末一斤,蒸饼六个,晒干,研细,与牛脑和匀,加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好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百日,见效。此方名“牛脑丸”。 气积成块。用牛脑一具(去皮筋)、雄鸡肫一个(连里黄皮),一起放酒中浸中宿,捣烂,加入木香、沉香、砂仁各三两,皮硝一碗,共捣匀,在铜锅内以文武火烘干为末。再加轻粉三钱调交。每服二钱,空心服
本草纲目·兽部·羊 释名 - 古:指羊肉,味苦、甘、大热、无毒。 - 低:指羊脂,味甘、热、无毒。 - 竭:指羊血,咸、平、无毒。 气味 - 羊肉:苦、甘、大热、无毒。 - 羊脂:甘、热、无毒。 - 羊血:咸、平、无毒。 羊肾 - 甘温无毒:指羊肾,味甘、温、无毒。 羊肝 - 苦寒无毒:指羊肝,味苦、寒、无毒。 羊胆 - 苦寒无毒:指羊胆,味苦、寒、无毒。 羊胃(羊肚)
《本草纲目》·兽部·羊 1. 羊肉 - 功效:羊肉性温,味甘、苦,具有大热之性。在中医理论中,羊肉被认为可以补虚劳,益肾气,暖中焦,适合用于治疗寒冷引起的疾病。 - 应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羊肉可用于治疗因寒冷引起的各种症状,如骨蒸久冷等病症。此外,羊肉还被用来增强胃的消化功能,适用于脾胃虚弱的人群。 2. 羊脂 - 功效:羊脂甘、热,无毒,主要用于治疗下痢腹痛等症状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其中对羊的药用部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下是对《本草纲目·兽部·羊》原文及译文的详细解析: 1. 羊胆:苦、寒、无毒。羊胆具有解毒和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眼病。 2. 羊胃(羊肚):甘、温、无毒。羊胃具有补益脾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 3. 羊肾:甘、温、无毒。羊肾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等症状。 4. 羊肝:苦、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