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这首诗是关于《本草纲目》中兽部马的记载,详细描述了马的各种部位和它们的作用。以下是逐句释义和对应的译文: 气味 马肉:辛、苦、冷、有毒。 白马尿:辛、微寒、有毒。 白马通(白马屎):微温、无毒。 主治 马肉:可以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治疗寒热痿痹。煮汁用于洗治头疮白秃及豌豆疮毒。 白马尿:可用于妇女乳肿的治疗,用马尿涂搽即可痊愈。 痞块心痛:可以用僵蚕末二钱,加上白马尿调服
本草纲目 · 禽部 · 寒号虫 产后血晕,不知人事。用五灵脂二两,半生米炒,研为末。每服一钱,水调下。如口紧闭,可拔开灌药,入喉即愈。 小儿蛔虫病。用五灵指末二钱、灵矾(火飞)半钱,每取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五成温服。有虫吐出即愈。 月经不止。用五灵脂炒干,待烟尽,研为末。每取二钱,加当归二片,投酒一碗中煎至六成,乘热服,三、五次后可见效。 血崩。用五灵脂十两,研为末,加水五碗,煎成三碗,支渣
本草纲目·兽部·羊 探索羊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1. 羊角简介 - 羊角定义及分类 - 羊角在中医中地位 - 羊角与其他动物角比较 2. 羊角药性与功效 - 羊角味咸、温、无毒特性 - 羊角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作用 - 羊角治疗气逆烦满方剂应用 3. 羊角临床应用 - 吐血喘咳方剂应用 - 小泄多时方剂应用 - 小儿痫疾方剂应用 4. 羊角使用注意事项 - 羊角煎汤剂量与用法 -
《本草纲目》·兽部·牛 气味 - 黄牛肉:甘、温、无毒。 - 牛乳:甘、微寒、无毒。 - 牛脑:甘、温、微毒。 - 角胎:苦、温、无毒。 - 牛尿:苦、辛、微温、无毒。 - 牛屎:苦、寒、无毒。 主治 1. 牛乳:用于治疗风热毒气,煎煮牛乳一升和生牛乳一升,混合后空腹服用,一日三次。 2. 下虚消渴:常喝牛乳或羊乳,每饮三、四合,有助于补益心脾,止消渴及唾涎。 3. 黄牛肉:安中益气
牛尿:水肿、腹胀、脚满,利不便。 译文:牛的尿液可以治疗水肿、腹胀和脚部肿胀,但不适合便秘的人使用。 注释:牛尿,即牛的尿液,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水肿、腹胀和脚部肿胀等症状。 牛屎(亦牛洞): 译文:牛屎可以治疗水肿、小便涩滞等病症。 注释:牛屎,即牛的粪便,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水肿、小便涩滞等症状。 湿热黄病: 译文:用典牛屎晒干,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
诗句释义: - “发背安起。”:指治疗背部疮痛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发背:指的是发生在背部的疾病。 - “小儿口疮。”:指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小儿:通常指小孩。 - “羊血”:指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方法。 - 关键词注释: 羊血:动物羊的血液中的成分,常用于止血。 - “产后血攻(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欲绝)。”:指治疗产后出血过多、虚弱无力的症状。 -
本草纲目·兽部·羊 肾虚腰痛:羊肾去膜,阴干为末,酒送服二匙。一天服三次。 注解:通过食用羊肾并去除其表面的薄膜,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形式,配合酒服用以治疗肾虚引起的腰痛症状。 羊肝 - 目赤热痛:青羊肝一具,切小,洗净,和五味吃。 注解:利用新鲜的青色羊肝来缓解因眼疾导致的目赤和眼部疼痛。 - 翳膜羞明:青羊肝一个具,切小,和黄连四两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后稍久,以清茶送下七十丸
{"title": "本草纲目 · 兽部 · 豕", "content":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创作的一部重要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title": "猪脬的药用价值", "content": "猪脬在中医中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治疗疝气坠痛、阴囊湿疹、阴茎生疮等疾病。"} {"title": "猪脬的食用方法", "content": "猪脬可以用于烹饪
《本草纲目》·兽部·狗 释名 犬、地羊 气味 肉:咸、酸、温、无毒 狗胆:平、苦、有小毒 主治 肉:大补元气 黄狗一个,取肉煮熟,捣烂如泥,连汁拌糯米三斗,加曲,如常法酿成酒,每日清晨空心饮适量。此酒名“戊戌酒”。 肺结核症(骨蒸潮热)用黄童子狗一合,去皮毛肠肚,连同外肾于砂锅内用酒醋八分,水二升,地骨皮一斤,前胡、黄芪、肉苁蓉各四两,同煮一日,去药,再煮一夜,去骨,再煮肉如泥
诗句 《本草纲目·兽部·羊》 译文 羊的别名是古、低、竭。 羊的气味:羊肉苦,甘,大热,无毒;羊脂甘,热,无毒;羊血咸,平,无毒;羊肾甘,温,无毒;羊肝苦,寒,无毒;羊胆苦,寒,无毒;羊胃(羊肚)甘,温,无毒;羊角用青羊角为最好,咸,温,无毒;脊骨甘,热,无毒;胫骨甘,温,无毒;羊屎苦,平,无毒。 注释 1. 释名: 本部分介绍了羊的各种别称以及它们在中医中的含义。 2. 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