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
《本草纲目》中关于猪的记载,不仅涉及了猪的各个部位,还详细描述了各种病症下猪胆、猪脬等的应用。以下是对《本草纲目》中“豕”部分的逐句释义: 1. 猪胆: - 用于治疗时泻时止和久而不愈的疾病,使用黄连末和黄蘖末各一两,煮熟后与猪胆混合,制成丸子服用。 - 对于赤白痢,腊月收集猪胆百个,阴干后研为末,生姜汤调服。 - 对于小便不通,用热酒送服猪胆制成的丸子。 - 对于消渴不通
本草纲目·兽部·豕 解析肾虚阳萎、腰痛等病症猪肾食疗方 1. 肾虚阳萎 - 使用阉猪肾一对,切片,与枸杞叶半斤共煮汤食用。 - 加入豉汁一碗,椒、盐适量,同煮成汤。 2. 肾虚腰痛 - 用猪腰子一个,切片,以椒、盐淹去腥水。 - 加杜仲末三钱,包在荷圳中煨食,酒送下。 3. 老人耳聋 - 用猪肾一对,去膜,切小,与粳米二合、葱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参二分、防风一分共煮粥食用。 4. 突患肿满 -
狗胆:平、苦、有小毒。 《本草纲目》中对狗的用途和功效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狗胆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例如,狗胆可以点眼治疗眼来涩痒,用白狗一具、萤火虫十四枚,阴干为末,点眼。此外,狗胆还被用于治疗肝虚目暗,用白狗一具、萤火虫十四枚,阴干为末,点眼。狗胆还可以用于耳出脓,用狗胆一具、枯矾一钱,调匀,棉裹塞耳内,三四次后即愈。狗胆在中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需谨慎
本草纲目·兽部·豕 猪肝: 休息痢。用阉猪肝一具,切成片,杏仁(炒)一两,同放入锅内,加童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一天食一次。 浮肿胀满。用猪肝一具,洗净切小,加葱、豉、姜、椒、炙食或煮汤吃。 水肿尿涩。取猪尖三块、绿豆四撮、陈仓米一合,同水煮粥吃,毒从小便排出。 肝热目赤。用猪肝一具,切薄,水洗净,调五味吃。 打击青肿。炙猪肝贴痛处。 猪油: 赤白带。炼猪油三合、酒五合,煎开,一次服下。
本草纲目 · 禽部 · 寒号虫 化食消气。用五灵脂一两、木香半两、巴豆四十枚(煨熟,去油),共研为末,加糊做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开水送下。 消渴饮水。用五灵脂、黑豆(去皮),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冬瓜皮汤送下(无皮,用叶亦可)。一天服二次。不可更服热药,可服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若只是小渴,服此方二、三服即止。此方名“竹笼散” 手足冷麻。用五灵脂二两、没药一两、乳香半两
本草纲目 · 禽部 · 乌鸦 释名:鸦乌、老雅,预、匹居、楚乌、大嘴乌。气味(肉)酸、涩、平、无毒。主治五劳七伤。用乌鸦一只,于其腹中装入栝楼瓤一枚和白矾少许,扎紧煮熟,分作四次服下。 暗风疾。用冬季捕得的乌鸦一只,盐泥封固,煅过,冷后取出,研为末,加朱砂末半两,和匀。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不过十天可以治好。又方:用乌鸦一只,瓶封火煅,加胡桃七枚、苍耳心子七枚,共研为末,每服一钱
本草纲目·兽部·豕 瘰疬。用猪油淹生地黄,煮开六、七次,涂患处。 注解:这是一首关于治疗瘰疬的诗,瘰疬是一种疾病,用猪油和生地黄熬制成药膏,涂抹在患处。 译文:治疗瘰疬,使用猪油浸泡生地黄,煮熟后多次涂抹在患部。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几种治疗方法,每种方法都使用了猪油和特定的食材,这些食材通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对于疾病的一些处理方法,虽然现代医学更为先进
本草纲目 · 禽部 · 寒号虫释名:独舂,屎名五灵脂。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腹痛及小肠疝气(包括妇女妊娠期间及产后心痛、小腹痛、血气痛等症)。用五灵脂、蒲黄,等分研末,以醋二杯调末成膏,加水一碗,煎至七成,乘热服下。痛未止,可再服。以酒代醋亦可,或有醋、糊和药末为丸,童便和酒送服。此方名“失笑散”。产后恶露不快,腰腹疼痛。或月经不调,久有瘀血。用五灵脂(水淘净,炒为末)一两,以好米醋调稀
本草纲目 · 禽部 · 伏翼 多年瘰疬。用蝙蝠一个、猫头一个,都撒上黑豆,烧到至骨,化,研为末,敷患处。如疮已干,则调油敷涂。内服连翘汤。 天鼠屎: 内外障翳。用夜明砂末化入猪肝内,煮食并饮汁。有效。 青盲不见。用夜明砂(糯米砂黄)一两、柏叶(炙)一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睡觉时,以竹叶汤送服二十丸,至五更时,再用米汤送服二十丸,至病愈为止。 小儿夜盲。用夜明砂,炒过
本草纲目·禽部·斑鸠 释名 斑鸠,又名锦鸠、鹁鸠、祝鸠。其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外观特征,即身上有斑点的鸠鸟。这些斑点不仅增添了斑鸠的美感,也使得它易于识别。 气味 斑鸠肉的味道甘、平、无毒。这种味道和性质使其成为食疗的良好选择,尤其对于眼睛疲劳、视力模糊等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主治 斑鸠肉具有明目的功效,能够益气,使人不噎。此外,长期食用斑鸠肉还能帮助人体补充气血,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