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主题思想、表达技巧和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注意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所表现的感情,同时要注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典故等。“尊尽离人看北斗”一句,意思是离别之时酒已尽,我送别友人时仰望北斗星(指夜幕降临),朋友即将远去;“月寒惊鹊绕南枝”一句,意思是月光寒冷而寂静,惊动了鹊鸟绕着南枝鸣叫。这两句是写景,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坐看孤峭却劳神,还是微吟到日曛。 - 注释:独自坐着观赏那高耸的山崖,虽然显得孤独且峭立,但这种景色让人感到精神愉悦和心灵上的放松。在日落时分,诗人还沉浸在对美景的吟咏中,直到天色变暗。 2. 松鹤认名呼得下,沙蝉飞处听犹闻。 - 注释:松树与鹤因其独特而著名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名字容易被人记住。当沙蝉在树林间飞舞时,我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感受到自然的声音。 3.
《和于中丞登扶风亭》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解析: 1. 避石攀萝去不迷:在攀登石头或攀爬藤萝时,方干没有感到迷茫。这里的“避石”可能指躲避危险或困难,而“攀萝”则暗示着努力向上攀登。整个句子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定。 2. 行时举步似丹梯:行走时,每一步都仿佛踩在了红色的梯子上,形容走路稳健有力。 3. 东轩海日已先照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 步步势穿江底去,此中危滑转身难。 下蒸阴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寒。 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由来委曲寻仙路,不似先生换骨丹。 注释与赏析 诗句一: - 步步势穿江底去:形容行走时仿佛每一步都深深地踏入江底,形象地描绘了张公洞深处的险恶环境。 - 此中危滑转身难:表达了在张公洞内行走的危险和困难,难以转身逃脱。 译文参考:
注释:德政上睦州的胡中丞德政如天降,和睦州中胡中丞。 上德由来合动天,旌旗到日是丰年。 群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 莫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 岂唯里巷皆苏息,犹有恩波及钓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睦州胡中丞的功德时所作。首二句“德政上睦州胡中丞”,直接点明睦州胡中丞的德行与功绩。接着三、四两句“上德由来合动天,旌旗到日是丰年”则从正面赞扬他的政绩。第五、六句“群书已熟无人似
诗句原文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注释解释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震东来为官的情境,表达了他在政务成功之后登上新城县楼,内心得到平静和释放的感受。 - 草中的白道(小路)穿过村庄,树里的清溪(小溪)映照着周围的村庄,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 白话译文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务成功之后登上新城县楼,内心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悦。 草间的小路穿过村庄
【注释】 到县却应嫌水阔,离家终是见山疏。 笙歌不驻难辞酒,舟楫将行负担书。 为政必能安楚老,向公犹可钓淮鱼。 鸾凰取便多如此,掠地斜飞上太虚。 【赏析】 此诗写送别。首联写赴任之喜悦。颔联写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颈联写自己到任后当务之急,即“为政”。尾联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像鸾、凤一般,高扬远翔,飞往天外。全诗以“别”为线索,从临别到离任,层层深入,由浅入深。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1. 信州:今江西上饶。 2. 饶阳春色:指春天的景色。 3. 蹇拙:指自己生性迟钝笨拙。 4. 命:命运。 5. 风里:比喻顺风,指顺水行舟。驻、驶:停止、行驶。扁舟:小船。 6. 膺门:指门庭,这里指家门。 7. 深恩:深厚的恩惠。 8. 微躯:指自己的身体。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送别朋友时所作。首联写送别的场景和心情;颔联描写友人的离别情绪及自己的内心感受;颈联写自己的仕途不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指出该诗句所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最后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成语、俗语等)。 “谢守登城对远峰,金英泛泛满金钟。”这两句写漳州的景色。谢守登高望远,遥望着天边连绵起伏的远峰,只见山峰间,一簇簇金黄的野菊盛开,犹如一片片金色的花朵飘荡,点缀着山间
漳州在任的使君,离开漳州赴任漳南。漳南的二十四州长官都相继前来送行。 停靠岸边时,旗幡飘扬,邮卒们拜别。连山风雨交加,探路的人行走艰难。 倚着船桨吟诵;在凤城花下,垂鞭醉酒。圣主此时正思念共理政务,又应在哪里拯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