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指出该诗句所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这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最后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成语、俗语等)。 “谢守登城对远峰,金英泛泛满金钟。”这两句写漳州的景色。谢守登高望远,遥望着天边连绵起伏的远峰,只见山峰间,一簇簇金黄的野菊盛开,犹如一片片金色的花朵飘荡,点缀着山间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一位名叫胡中丞的同僚,表达了自己对对方的敬仰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别胡中丞”三句,诗人回忆了与胡中丞相识的经过。他记得在两年前的朝会上,胡中丞身姿挺拔,仪态庄重,就像两杆双旌旗一样引人注目。诗人的心魄为之震撼,以至于夜夜梦到这位恩人,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诗人用“幽贱粗能分菽麦”来形容自己的地位低微,但仍然能够胜任一些粗杂的工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至的一首五律。诗中通过赞美杭州的山水风光和人才辈出,表达了对杭州的喜爱和对贤才的赞赏。 第一句 解释: 虽然在古代被认为是贤明的时代。 关键词: 圣代、贤明 注释: “圣代”指贤明的时代,“贤明”指有才能且智慧的人。 第二句 解释: 但这只是江山应得的人才。 关键词: 山河、数生 注释: “山河”指的是国家的山川地理,“数生”表示应得的人才
诗句 - 上张舍人:这可能是一个官职或职位的名称,可能是在朝廷中担任某个重要职务的人。 - 海内芳声谁可并:海内指的是全国,芳声指的是好名声。谁可以与某人相提并论呢? - 承家三代相门深:承家三代指的是家族连续三代都从事某种职业或活动,相门则是指世代都是做官的家族。深则表示这种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 - 剖符已副东人望:剖符是一种古代授予官员权力和职责的方式,已经满足了东方人的期望。 -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青云直上路初通,已在明君倚注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的道路已经变得十分通畅,我已经得到了明君王的赏识。在这里,“青云”通常用来比喻仕途或事业的成功,而“直上路”则表示畅通无阻。整句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在官场上取得了成功。 接下来是第二句:“欲遣为霖安九有,先令作相赞东宫
注释: 1. 隔竹每呼皆得应:隔着竹丛,每次呼唤都能得到回应。 2. 二心亲熟更如何:两颗心如此亲近熟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3. 文章锻炼犹相似:文章的修炼和锻炼,还是如此相似。 4. 年齿参差不校多:年龄相差很多,无法比较。 5. 雨后卷帘看越岭:雨后拉开窗帘看越山。 6. 更深欹枕听湖波:深夜斜倚在枕头上听湖面上的波纹声。 7. 朝昏幸得同醒醉:早晨晚上,有幸一起醒来和沉醉。 8.
诗句原文: 遥遥去舸新,浸郭苇兼蘋。 树列巢滩鹤,乡多钓浦人。 虹分阳羡雨,浪隔广陵春。 知竟三年秩,琴书外是贫。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主题与背景:这首诗是为江阴霍明府的离任之行而作的送别诗。方干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及对其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期待。 2. 关键词解读: - “遥遥去舸新”描绘了友人即将启程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
解析与译文: 诗句解读: 1. 因君贰邑蓝溪上,遣我维舟红叶时。 - 这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因为友人的邀请,在红叶飘落的季节来到张丞的家乡。"贰邑"意味着离开故土,"遣我"则是被派遣或邀请的意思。 2. 共向乡中非半面,俱惊鬓里有新丝。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和张丞在故乡相见的情形。诗人惊讶地发现张丞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而自己却依然年轻。 3. 伫看孤洁成三考,应笑愚疏舍一枝。 -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态度,创新等。从考题来看,主要集中对诗意的分析概括及表达技巧的题目。 (1) 题干是“题睦州乌龙山禅居”,要求回答这首诗的出处、作者、体裁、写作背景以及题目的作用。诗前两句交代了写作地点
诗句如下: 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译文: 在清晨,雄鸡两次鸣叫,仿佛在向人们报告夜已经过去。此时,刁斗的声音悄然消失在晨曦中的寂静中,仿佛它从未存在过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描写晨鸡和刁斗这两个元素,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喜悦。晨鸡的鸣叫声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刁斗则给人一种时间流转的感觉。诗中还通过对暖阳、春风等自然元素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