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迪
诗句原文: 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 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译文: 在夕阳的余晖中,天空显得格外宽广,鸟儿们欢快地在溪边跳跃、鸣叫,声音混杂着溪水的潺潺,给静谧的山林带来一丝生机。沿着溪流蜿蜒前行,我仿佛走进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世界,这里的景色更加幽深,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雅致之情。然而,这种美好的心境似乎总是无法持久,它如同流水般,在我心中荡漾后便悄无声息。 赏析: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 - 飘香乱椒桂:香气弥漫,犹如纷乱的椒桂之香。这里的“飘香”形容香气四溢,而“乱椒桂”则描绘了茱萸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如同众多椒桂混杂在一起的景象。 - 布叶间檀栾:展开叶子之间种植着柏树,即所谓的“檀栾”。这里的“布叶间”指的是在茱萸的叶子之间种植柏树,而“檀栾”则是指柏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 云日虽回照,森沈犹自寒。 -
诗句如下: 当轩弥滉漾,孤月正裴回。 译文如下: 在临湖亭中,我看着窗外的湖泊,波光粼粼,仿佛被月光映照得更加明亮。而那一轮孤月,却似乎正在湖面上来回移动,时隐时现。 注释解释: - 当轩(dāng xuān):面对着屋子的窗户或门。滉漾(huǎng yàng):波光粼粼,形容湖水清澈透明的样子。裴回(pèi huí):来回移动,此处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 谷口(gǔ kǒu)
【注释】 辋川集二十首:指王维的《辋川集》。欹(yī)湖: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辋水。 广:宽阔,宽广。 青荧:天色微明。 舣(yǐ)舟:系船。 长啸:大声呼唤。 清风:凉爽的风。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辋川集上乘船观景的感受。 首句“空阔湖水广”是说湖水广阔。第二句“青荧天色同”,说天色微明,天色与湖水相接,浑然一体。三、四两句,写诗人泛舟湖上,一长啸,四外便有凉风吹来。 此诗用笔简洁
【注释】 向:通往。欹湖:在今江苏无锡西南的惠山东麓。 【译文】 庭院门前,有一排槐树长成的小路通向斜湖。 秋季里,山间的雨水很多,落叶无人扫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诗。诗人通过描绘辋川的自然景物,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第一句“门前宫槐陌”,写院门前通往斜湖的小道上排列着一排槐树,这是辋川景色中最为动人之处,也是作者经常流连忘返的地方。第二句“是向欹湖道”
注释: 辋川集二十首南垞: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辋川,指辋川别墅,是王维在长安附近的一个别墅。南垞,指南山的岸边。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湖面平静、宽广的景象。 译文: 孤舟停靠在湖水边,太阳落山时,湖水显得异常宽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注释】 迢迢:远。文杏馆:即文杏寺,在今陕西富县东南的文杏山上,唐时为佛教胜地。跻攀:攀登。屡:多次,屡次。南岭北湖:指南岭和北湖,泛指山川。前看复回顾:回头看。 【赏析】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其一)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文杏寺时的即兴之作。诗人登山观景,见山势蜿蜒,峰峦起伏;又见水波粼粼,碧波荡漾;还见寺塔高耸,楼阁参差;更见云霞映照,气象万千,不禁赞叹不已。此诗写景工巧,意境开阔,富有情趣
【注释】: 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 竞陵郡西有西塔寺,陆羽曾在此居住过。 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 这里不仅有支遁隐居,还有陆羽的遗迹。 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西塔寺旁的草堂荒芜不堪,茶泉旁边也生了鱼。 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馀。 取一瓢清泠的水饮,其味道之鲜美真是有余了。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人皮日休的作品。诗人在竟陵郡西塔寺游览时,看到了一些古迹,便写下此诗来赞美这些古迹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注释】 1. “灞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2. 安居:长久居住。 3. 十年:此处指时间长短。 4. “穿竹径”:《太平广记》引《唐书》:“昙兴常于寺中种竹,每有人至,则穿竹径而迎之,谓之‘竹径道’。” 5. “山泉”:泉水从山上流下,故称山泉。 6. 鸟啭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注释: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修行禅定,周围的竹子形成了一个幽静的环境。通过修行知道世间的纷扰和诱惑都无法干扰到内心的清净,没有言语可以回答那些试图质疑的人。鸟儿争着飞回夕阳下的归宿,蝉儿开始鸣叫,秋天已经悄然到来。烦恼和炎热从此刻消散,清凉和宁静不需要寻找。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