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迪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名句名篇 ,还要牢记文学常识,以及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基础知识。本题考查“辋川集二十首”中《斤竹岭》的翻译和赏析,注意逐句落实。 【答案】 (1)“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形容山涧流水清澈,两岸长着茂密的竹子,郁郁葱葱。 译文:山涧的流水清澈而曲折,两岸长着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 (2)“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红衣丹果的枝叶挂在衣帽上,香气留不住客人。我幸得被调入厨房,愿君采摘品尝。 赏析:此首咏物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椒园中的红衣丹果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诗句原文: 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 翻译为现代汉语: 站在石头上再靠近水面,心中对水的热爱无法完全满足。太阳下山时,河边的景色更显寒冷清冷,漂浮的白云也显得没有颜色。 注释: - 跂石复临水:在石头上站稳后靠近水面。 - 弄波情未极:享受玩水的乐趣,但心情并未完全得到释放。 - 日下川上寒:太阳下山时,白石滩上显得更加寒冷。 - 浮云澹无色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注释翻译: 1. 春天的堤上,长满了嫩绿的春草,这是王族子弟们独自欣赏游玩的地方。 2. 更何况这里还有盛开的辛夷花,其颜色鲜艳如芙蓉花一般美丽。 3.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辋川一带的自然景观
【注释】 恨不逢君出荷蓑:意谓自己有才华,却没遇上能赏识自己的明主。 青松白屋更无他:意谓只有你这样的高人,才配得上我隐居的山林。 陶令五男曾不有:陶潜有《归园田居》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思是说他没有适应世俗的欲望,他的本性就爱那山林田野。但此处“五男”应指王右丞(即王维),“曾不有”是说没有。 蒋生三径枉相过:蒋诩,字元卿,号陶庵。他是东汉隐士,有《陶庵记》传世
【注释】 乔柯:指高大的树木。自成阴:树荫遮盖了门里,形成一片阴凉。散发:不束发,散乱头发,表示悠闲自在的样子。簪(zān):插在发髻上的首饰。逍遥:安闲自在,自由自在。荣宠:荣耀和宠幸。 【译文】 高大的门楼里面,自有树木的遮荫;散发披头散发,不曾用簪子梳理。 安闲自在,从我事;荣耀宠幸,非我所欲。 【赏析】 这首诗是卢纶对友人崔兴宗林亭的描写
注释:青雀,这里指高洁之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动息自适性,即随遇而安,不慕名利。不曾妄与燕雀群,意即不与平庸之人为伍。幸忝鹓鸾,意即有幸与高贵的鸾鸟成为朋友(鹓鸾是古代对贤士的美称)。早相识,意即将要认识或结交。何时提携,意即将有机会得到你的帮助或推荐。致青云,意即有朝一日飞上蓝天。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向往的诗。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燕雀的不同,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
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 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诗句释义注释与赏析: 1. 映池同一色:“映池”描绘出柳树倒影在水面上的景象,“同一色”则强调了这种倒影与真实景色的和谐一致。 2. 逐吹散如丝:描述了微风吹过,柳絮如同细丝一样飘散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柳树随风轻盈的动态美。 3. 结阴既得地:“结阴”指的是柳树形成的阴凉,“既得地”则表达了这种阴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享受。 4. 何谢陶家时
【注释】 辋川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诗,共二十首。栾家濑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渭水支流灞水的一段。 喧:形容声音大。 极浦:水流到岸的尽头。 涉:渡,指渡水。 泛泛:漂浮的样子。 凫(fú):野鸭。 时时:时常。 近人:靠近岸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辋川景色的五言绝句。 辋川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作者曾在这里居住并作有《辋川集》诗二十首。诗以“濑声”、“沿涉”、“南津”三字为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即可。注意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来分析。如“竹里馆”是作者隐居的处所;“日”指太阳;“道”指自然之道,也指作者的人生之道;“唯”只有,表示唯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