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
《寄外兄魏澈》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一首作品。卢仝(约775—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风格奇特,近于散文。其诗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风格奇特,近于散文。 《寄外兄魏澈》:何处堪惆怅,情亲不得亲。兴宁楼上月,辜负酒家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无法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哀怨。"何处堪惆怅",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身处异地
悲新年 新年何事最堪悲,病客遥听百舌儿。 太岁只游桃李径,春风肯管岁寒枝。 赏析: 卢仝在《悲新年》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他以新年为背景,通过对百舌鸟的描写,象征了那些在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中呻吟求生的普通百姓。诗中的“太岁”指的是年神,而“春风”则暗指那些能够带来希望和生机的新政策或改革措施。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他对改善民生
注释: 淮南:古地名,这里指代作者的家乡。 客病:指身体不适,生病。 清枯鬓:形容头发因疾病而脱落,显得稀疏无光。 且喜:庆幸的意思。 闭门:关上门。 俗物:尘世中的事物。 四肢:这里指身体的四肢,比喻健康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家乡患病时的心境。首句"淮南病"直接点明了诗人因病而感到不适。第二句"扬州蒸毒似燂汤"则形象地描绘了扬州的天气和气候
在唐代的文人雅集中,卢仝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其中,《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赠石》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五言绝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兰兰是小草:兰兰比喻为坚韧的小草,象征着无论环境如何艰苦,都能顽强生存。 - 不怕郎君骂:表示一种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态度。 - 愿得随君行
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1. 饥食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 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山上的艰苦生活条件。"饥食松花"指的是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只能吃松树的花来充饥。"渴饮泉"则是指口渴时只能喝山泉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艰辛。 2. 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麛相伴眠。 - 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山中的自然环境。"阳坡"指的是阳光照射的山坡
【注释】1.杨子津:《汉书》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羽攻入咸阳后,封其兄项梁于吴(今江苏苏州),号为“武信君”。汉高祖元年正月项羽称西楚霸王,都彭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迁出关中,并令英布等部将率军把关东的黄河以北和山东南部地区划入自己的版图。这里指项羽封刘邦为汉王。2.风卷鱼龙暗楚关:形容大风把鱼龙吹得无处藏身,暗喻风云际会。3.白波沈却海门山:形容波浪滔滔,淹没了海门山。4.鹏腾鳌倒且快性:鹏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和背诵识记,答题时注意分析语境,找出合适的诗句。此题中,“茸茸”、“石壁”“寒流”是关键词。 【答案】 译文: 在山间相逢,看到花如毡,石壁攒聚着千万层山峰。他日不知君去向哪里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赏析: 全诗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和友人的踪迹,诗人通过写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首 - 谁怜野田子:野田子指的是在田野间辛勤劳作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韩孟谏议。 - 海内一韩侯:韩孟谏议在海内享有崇高声望,被尊为一员“侯”。 - 左道官虽乐:左道指的是非正统的学问或方法,官员们虽然追求这些,但内心并不真正快乐。 - 刚肠得健无:意指尽管有刚毅正直的性格,但因为过于刚直而难以得到世俗的认可和满足。 第二首 - 功名生地狱:功名象征着世俗的成功和荣耀
注释:昨夜霜月明,果有清音生。 昨夜的月亮特别明亮,果然有清脆的声音出现。 便欲走相和,愁闻寒玉声。 我正准备弹奏《相和曲》,却听到这寒冷的玉器之声。 译文:昨夜的月亮特别明亮,果然有清脆的声音出现。我正准备弹奏《相和曲》,却听到这寒冷的玉器之声。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徐公新文招请的回应。首句写月光皎洁,次句说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第三句写想弹琴而因听不见琴声而愁苦,末句写自己想要弹奏琴曲
【注释】: 萧宅:诗人住所。二三子:指友人。客赠石:客人送给石某的赠诗。石:这里指代石某,即作者的朋友石介。 【译文】: 竹丛中青莎上长着三四片竹叶,主人虽不在家,也经常看到主人的面容。 【赏析】: 首句“客赠石”,交代了这首诗的内容,即石介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次句“竹下青莎中,细长三四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竹林下的青莎之上,有三四片竹叶细长而美丽,仿佛是石介的朋友石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