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碧汉生波荡素秋,良宵又向客中流。” 碧汉指的是银河,生波荡漾意味着银河中的星光在夜晚闪耀。这里的“素秋”指的是秋天的清冷和宁静。整句诗描述了夜晚天空中银河的美丽景象,同时暗含了诗人自己作为客人在这宁静之夜的心境。 - 次句:“银钩暗处虚穿巧,玉玺分来总织愁。” 这里的“银钩”和“玉玺”都是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文采或技艺高超的事物。暗处虚穿巧形容文思敏捷
与蔡无能论兴复 尘缨濯罢便投纶,忍道风云起孟津。 岂有龙文成五色,犹然鹿走在三秦? 赤符奉去应非谬,黄石传来自是真。 安得此身生羽翰,高抟横击待攀鳞! 注释: 与蔡无能论兴复:和蔡无能谈论复兴之事。 尘缨濯罢便投纶:洗掉身上的尘埃后立刻投钓入河。纶,钓鱼线。 忍道风云起孟津:忍受着风云变幻,等待时机到来。孟津,古地名,在今河南孟县西。 岂有龙文成五色,犹然鹿走在三秦
注释: 1. 立秋同诸子限韵,分得「盐咸」二字:在立秋这一天,与儿子们一起吟诗作对,我得到了“盐咸”这两个字。 2. 客拟巢居为避炎:客人打算隐居山林,是为了躲避炎热的天气。 3. 晓来秋气忽窥帘:早晨醒来时,秋风吹拂进窗帘。 4. 山因寥寂容偏肃:山因为空旷而显得更为寂静,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5. 水到澄清意自廉:水到了清澈的地步,自然显得纯净无瑕。 6. 荷盖初低看坠粉,莼丝乍忆下晶盐
【注释】 火云蒸雨势难降:夏天的乌云密布,雨水滂沱。火云,指夏天的云。 斜倚绳床听石淙:倚在绳床上,倾听石淙溪水的声音。绳床,一种用绳子编成的床,也用来比喻简陋的住所。 风尘侵鄂被:风尘,形容旅途劳顿,尘土飞扬;鄂被,即鄂州被,一种用细棉布做成的被子。 梦回烟树绕吴艭:梦醒后,只见烟雾笼罩的树木围绕在我的船只周围。烟树,形容树木上缭绕的烟气。吴艭,小船。 萧条莫怪壶堪碎:萧条,凄凉冷落。壶
诗句原文: 北山何奈又移文,投笔雄情谁似君? 掉舌尚能高揖客,掀髯谁许薄参军! 尝秦白璧归何处?间楚黄金费几觔? 始信卧龙明出处,草庐先已定三分。 译文: 北山的隐居者为何又要频繁地改变心意,放弃自己的清高,转而投笔从戎呢?他投笔从戎的决心和勇气,谁能比得上你呢?尽管他已经扔掉了舌头,能够对客人行一个高高的拱手礼,但他仍然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没有资格做参军的人
新秋鼓浪屿纳凉,分得「簪」字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 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 影乱秋千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 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 注释: 1. 新秋鼓浪屿纳凉,分得「簪」字:在新的秋天里,在鼓浪屿纳凉,分得了「簪」字的诗句。 2.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孤寂的岛屿显得凄凉,使人心情忧郁。然而在这样的地方,我选择散发自己的心情坐在长林之中。 3.
【注释】 1. 暑雨:夏季的阵雨。 2. 诸子:指同僚。 3. 仍禁:仍然禁止。 4. 油幢:指高高的伞。 5. 鼎漫扛:指随意地扛着。 6. 风雨似为驱热至:好像是为了驱赶暑热而来。 7. 魔降:指疾病。 8. 浊酒:粗劣的酒。 9. 吴腔:苏州一带的戏曲声调,泛指吴地方言和曲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暑日里与朋友同作诗时所写,诗中表达了他与友人共同作诗的乐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饮吴山人 柴门巷口硕人宽,尽日相寻河朔欢。 说剑不妨烦脱轭,悬壶何必学投竿! 主贤高拥乌皮几,客醉同弹紫箨冠。 佳兴迩来真半减,为君一笑谱幽兰。 注释: 1. 柴门巷口硕人宽,尽日相寻河朔欢:柴门巷口的宽阔空间,可以让人畅快地聊天,享受与朋友相聚的乐趣。 2. 说剑不妨烦脱轭,悬壶何必学投竿:在谈话中,不必过于拘谨,可以轻松自在;而学习射箭、钓鱼等技能,也无需像古代那样刻意追求。 3.
夏日过鼓浪屿,饮程玙嘉将军署中 进入树林偏爱晚风凉爽,灌木疏落月亮明亮。 鹤梦到山原独自醒来,蝉声萦绕树木有余清。 不堪回归之兴遇到人急迫,真正感觉炎炎暑日较世轻。 相对素心聊一醉,盘飧何用五侯鲭! 注释: 1. 夏日过鼓浪屿:在夏季的时候,经过鼓浪屿。 2. 饮酒于程玙嘉将军的官舍中:在程玙嘉将军的官舍里喝酒。 3. 入林偏爱晚凉生:走进树林,我特别喜欢凉爽的夜晚。 4. 灌木疏疏坠月明
注释: 1. 将朝王:即将朝见君王。 2. 阻飓不果:阻挡飓风没有成功。 3. 拟向平台一问津,惊涛无奈拍江滨:想要在平台上询问渡口,却被惊涛拍击到了江边。 4. 去留转觉随龙子:离去和留下似乎都听从了“龙子”的安排。龙子在这里代指命运或天意。 5. 来往何能逐雁臣:来去之间怎么能像雁群那样有秩序? 6. 似放沅湘犹恋主:就像被流放到沅水、湘水一带仍然依恋着自己的主人一般。沅、湘二水在湖南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