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
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
影乱秋千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
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

新秋鼓浪屿纳凉,分得「簪」字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

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

影乱秋千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

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

注释:

  1. 新秋鼓浪屿纳凉,分得「簪」字:在新的秋天里,在鼓浪屿纳凉,分得了「簪」字的诗句。
  2. 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孤寂的岛屿显得凄凉,使人心情忧郁。然而在这样的地方,我选择散发自己的心情坐在长林之中。
  3. 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山河大地经过战争之后发生了变化,草木的情性也更加深厚了。
  4. 影乱秋千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随着影子在摇晃,知道有叶子从秋千上掉下来;声音随风飘荡,就像蟋蟀的叫声。
  5. 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披着衣服已经在美丽的花岛上了,世俗的人谁能理解这个道理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在新秋时节,来到鼓浪屿纳凉,分得了“簪”这个字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孤屿苍凉沁客心,偏宜散发坐长林”描绘了鼓浪屿的孤傲和苍凉,诗人选择散发心情坐在长林中,体现了他对孤独和宁静的追求。
第二句“山川战后形容改,草木秋来情性深”则表现了战争后的荒凉和草木的深厚情感。这两句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情感。
第三、四句“影乱秋千知坠叶,声飘络纬似鸣琴”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叶的飘落和蟋蟀的鸣叫,都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最后两句“披襟已在芳洲上,尘俗何能解盍簪”则是诗人的自我感慨。他披着衣服已经站在美丽的花岛上了,但世俗的人谁能理解这个道理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无奈和对于自然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