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
【注释】 境:指陕州。三秦:古郡名,包括今陕西中部一带。二陕:指陕东、陕西两道。中:中间,这里指陕州。虞虢:古国名,今陕西中部地区。风俗:风土人情。西东:这里指陕南和陕北的地域差异。让畔:古代耕作方式,一人耕田,一人播种,种完后把田地的边界划开,让另一个人耕种。鸣笳:笛子声。洛阳宫:洛阳城。洛阳,今河南洛阳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途中经停陕州时写的。诗一开头就写“境出三秦外”
野次喜雪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注释: 1. 拂曙辟行宫:拂晓时分,推开行宫的大门迎接新一天的开始。 2. 寒皋野望通:寒冷的山野之间,视野开阔,可以看见远处的山峰。 3. 繁云低远岫:天空中的云彩密集而低沉,仿佛靠近了远方的山峰。 4. 飞雪舞长空:雪花在空中飞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5. 赋象恒依物
这首诗的大意是:观看拔河比赛,勇士们勇往直前,拔河对抗抵长河。想锻炼英雄意志,必须明了胜负关系。喧闹声震山岳,气势如水腾波。预期年岁丰收,先乐此和时。 下面是具体的诗句释义: 观拔河俗戏 - 观看拔河这项民间游戏。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 勇士们常常显示出勇敢的精神,拔河比赛就像与一条河流进行较量。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 想要培养出真正的英雄气概,必须要明白胜败的多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感情和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各句诗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及思想情感进行分析,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与得体。 “轩游宫十五夜”,是说月十五之夜,诗人在宫中游玩赏月。 “行迈离秦地,巡方赴洛师”,写诗人离开秦国(即长安),到洛阳去巡视(即巡察)。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写诗人经过洛阳城时,恰逢元宵节
【注释】 1.旋师(xuán shī):军队调转方向回朝。 2.胡尘起:指边地的战事开始。 3.长安:今西安,古称长安。 4.汉将:汉代将军。 5.龙蛇开阵法:形容军中阵势严整如龙如蛇。 6.貔虎振军威:形容军队勇猛,如猛貔、虎一般,威武不屈。 7.诈虏脑涂地:形容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 8.征夫:指出征的士兵。 9.凯歌归:表示凯旋而归。 【赏析】
注释: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 惟:只有 称:称为 愈:治愈 疾:疾病 岂:难道 予:我 独:独自 受:得到 其:它的 福:福运 思:思考 与:和 兆人:百姓们 乘:趁着 暇:闲暇 乃:于是 言:说 其:它 昌延:繁荣延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温泉治疗疾病的感慨。诗人认为,温泉能够治愈疾病,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得到了好处,而是整个百姓都可以享受到这份福运。因此
【注释】 1. 过大哥宅:经过大哥的家。 2. 探得歌字韵:发现有与“歌”字同韵的诗作。 3. 鲁卫情先重:指作者与鲁卫两国的情谊深重。 4. 亲贤爱转多:亲近贤人、喜爱贤才的人越来越多。 5. 冕旒(miǎn liú)丰暇日:皇帝头戴王冠,身披龙袍,在闲暇的时候。 6. 乘景暂经过:趁着景色优美,暂且经过这里。 7. 戚里申高宴:向皇家献上盛大的宴会。 8. 平台奏雅歌
注释: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 —— 这里说的“地有招贤处”是说这个地方有招纳贤才的地方,人们传唱的是乐善好施的名声。 鹜池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 鹜池指的是水鸟游动的水池,九达表示宽广,龙岫对层城指的是龙形山势耸立在层层叠叠的高山上。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 —— 桂月指桂花树的月色,先秋冷说明是在秋天,蘋风向晚清是指微风吹拂着晚秋时节的水面,清爽宜人。 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 ——
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注释: -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时清日复长:时节清新,日子又长了。 - 盐梅:古代调味用的两种材料,这里泛指调味品。 - 佐鼎:辅助烹饪。 - 曲糵:酒曲的发酵剂,用来酿酒。 - 事古人留迹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经”:经过,路过。“邹鲁”,指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古时的邹国、鲁国)的简称。“祭孔子”指的是对孔子进行祭祀。“而叹之”表示因此感到叹息。 2.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 “夫子”是对孔子的尊称。“何为者”是说孔子在这个世界上做了什么。“栖栖”形容孔子忙碌而又不安的样子。“一代中”指的是孔子所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