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
《忆西湖》 春日西湖美景如画卷展开,少年游历留连忘返 1. 诗中描绘的春天气息渐浓,西湖边景色如画卷般展开,令人陶醉其中。诗首句“西湖春二月”,即点明时间与地点,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西湖春色图景。 2. 诗人以骏马黄金勒、长身紫绮裘形象地刻画了年轻游侠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矫健与英俊。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豪迈和不羁。 3.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 1. 积雨才收云尽归,长空一色碧琉璃。 - 注释: 刚刚停止的雨后,天空中的云朵已经完全消散,只剩下一片湛蓝的天空,就像一块碧绿色的琉璃。 - 赏析: 此句以“云尽”和“长空一色”两个关键词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清新景象,给人以开阔、明朗的感受。同时
岁除登岝崿山精舍 萧寺经行无尽情,倚阑长是眼增明。 溪因宿雨十分急,山为凝寒一味清。 竹外飞花随晚吹,树头幽鸟试春声。 重来又是明年事,临出门犹款款行。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岁除登岝崿山精舍 - 释义:在除夕之夜攀登岝崿山的精舍。 - 译文:在除夕之夜攀登岝崿山的精舍。 2. 萧寺经行无尽情,倚阑长是眼增明。 - 释义:在萧寺经过时心情畅快,倚靠在栏杆上眼睛更加明亮。 - 译文
注释: 登九华楼:登上九华山的高楼。 契心:符合心意,指心情畅快。 兴来时得一登临:兴致来了就登上去欣赏。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山间的云雾和江边的树木相互交错,水中的野草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茂盛。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鸣凉风试秋吟:乌鸦背上的夕阳为晚归的人们提供食物,而蝉则在凉爽的秋风中发出鸣叫,准备迎接秋天的到来。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站在栏杆上,所有的山峰都展现在眼前
注释: 门前的流水映着碧色粼粼波光,一年将晚归来也令人愉悦。 梅花想要开放时常常遇到雨天,草儿生长的地方便很快迎来春天。 娇儿对面两痴绝,老子关情一欠伸。 快洗竹篘篘浊酒,举杯先为洗京尘。 译文: 门前的流水映着碧色粼粼波光,一年将晚归来也令人愉悦。 梅子欲开时往往伴随着绵绵细雨,草儿生长的地方便很快迎来春天。 娇儿对面两痴绝,老子关情一欠伸。 快洗竹篘篘浊酒,举杯先为洗京尘。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综合鉴赏,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解答时要把握关键语句的赏析。 “重游无量院”,交代了题目中“重游”二字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也表明了作者此次重游的目的,就是“重游无量院”。 “佛屋欹斜老翠微”,是说这座寺庙已经破败不堪。“欹斜”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既写出了这座寺庙破败的景象,又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寺庙的惋惜之情。 “小轩犹记昔游时”
注释: 绿发仙人山泽癯,出游入息几曾拘。 种花甚少四时有,谏草不多千古无。 阅世眼高磨日月,好贤名重满江湖。 行藏到得无心处,钟鼎山林岂异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赠给方岩的。方岩,即方干,晚唐诗人。他的诗作多写景咏物,以表现其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此篇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联“绿发仙人山泽臞,出游入息几曾拘”描绘出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
【注释】 浮利、浮名:虚名。挽不来:不能挽留。故山归去:回到故乡。恰春回:正好春天到来。马兰,即马蔺(lìn),草名。和菘(sōng)煮:将马蔺与菘菜(白菜)一起煮食。枸杞,即枸杞子,可入药。新生:刚长出的幼苗。傍菊栽:旁边栽种着菊花。庭树夜留:指庭院里的树木晚上被山鸟留下栖息。洞门早为野云开:山洞口的云雾在清晨就散开了。芒鞋踏古苔:穿着芒鞋踩着古老的青苔。 译文: 名利虚名无法挽留
自赋 蜗角蝇头总是虚,何须留恋市朝居。 老于亲戚情当密,贫与公卿分合疏。 小涧草荒元种菊,故山尘满旧抄书。 几时归去重料理,啸月眠云得自如。 译文: 我自嘲地写下这首诗,表达了我对世俗名利的看淡。岁月匆匆,我已不再留恋那些繁华都市的生活,因为我知道那里没有真正的幸福。 在亲情和友情方面,我会更加珍视那些与我血脉相连的亲人,因为他们才是我最值得珍惜的人。而对于那些富贵权势之人,我会保持距离
注释: 醉眼横斜看菊枝,又成客里过佳期。 去年行路犹持酒,今日登高懒赋诗。 老泪怕从衣袖见,闲情但有帽檐知。 阿髯故国才归得,岁岁须来举一卮。 释义: 醉眼横斜看菊花,又到了客人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去年行走时还携带着酒,今天登高却懒得写诗。 老泪恐怕从袖子中露出,悠闲的情意只有帽子的檐部知道。 阿髯终于回到故乡,每年都需要举起酒杯庆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感慨的抒发